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時評:社區養老模式值得推廣

發佈時間: 2013年02月26日 07: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北京晚報

  因為參加了孩子的寒假中隊活動,筆者昨日有幸到北京市寸草春暉養老院去探望居住在那裏的老人們。此前見多了“失能老人在養老院受虐身亡”、“養老院老人孤獨過春節”、“養老院人手緊用繩子捆綁老人”等新聞,到達養老院之前,我的心裏其實一直相當沒譜,這家養老院,會不會給孩子們帶來太過壓抑的感覺和人生晚景淒涼的印象呢?

  車開到繁華的和平裏,看到依然沉浸在年味兒裏的大街小巷,原本忐忑的心情,似乎已經被市景穩住了大半。車子開進和平家園小區,在北京人最熟悉的六層小樓群裏慢慢前行,估計所有人都會覺得,到這裡來,就是走個親戚、訪個朋友吧。

  走進寸草春暉養老院的大門,若不是看到在寬敞陽光房裏活動的老人們,真是感覺不出走進了一家養老院。老人們居住的房間就在一座兩層的小板樓裏,乾淨整潔陽光充足,沒有豪華氣派的硬體,但處處透著方便,特別難得的是尋常二字。窗戶外頭就是尋常人家,就是玩耍著的孩子、遛彎兒的居民、出出進進的汽車。沒有遠離都市的孤獨和冷清,相信住在這裡的老人們,心裏也不會是孤獨冷清的吧。

  老人們眉開眼笑地拉住孩子們,看他們朗誦、唱歌、跳舞,聽他們説著過年的吉利話兒,身邊還有護士和工作人員在湊趣。就算是有些老人耳聾,就算是有些老人只能在輪椅裏坐著,快慰還是從他們的臉上洋溢出來。這種景象,真的讓人覺得,雖然他們都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但住在這裡養老,他們應該沒有被拋棄的感覺,他們還在普通人生活的圈子裏。

  如今,多半人對養老院的認識,除了排隊排得令人絕望的公立養老院,更多的是私立的遠郊一座遠離人煙的“孤島”。雖然有小橋流水、有寬大的遊藝廳、有專門的護理站,但是缺了人氣,缺了親情,更缺了居家的感覺。子女探訪不便,周邊配套設施也並不完善,同時,相關的監管也不利。正因如此,才會有諸多負面新聞曝出,讓多數人對於“老有所養”持懷疑態度。

  其實早有專家提出,“居家生活,社區養老,社會服務”的養老理念值得大力提倡。社區養老,比較容易整合現有的公共資源,同時,養老機構就設在社區裏,能夠較大限度地改變敬老、愛老的社會氛圍“淡化”的傾向。通過政府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老人們能夠不“背井離鄉”,便可在熟悉的環境中得到照顧和專業的護理,應該是真正的和諧社會的標誌之一。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