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觀點頻道

長江日報:不污染環境應成為新的道德準則

發佈時間: 2013年01月19日 0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長江日報

  大風與降水在全國範圍內陸續姍姍來遲,這次全國範圍的霧霾事件似乎正在過去,但環境污染問題沒有終結時。

  連日來,各地都積極開展了“應急”,媒體報道和專家分析不絕於耳。然而,無論是暫停幾座工廠生産,還是限制汽車出行,應急其實都應不了什麼急,到頭來還是只能看“老天爺”的面子。

  這不是中國第一次遭受霧霾困境了,2011年年底不就有過一次?全國範圍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和普遍程度,已經説明此次的霧霾事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們這些年的發展,誕生了很多新的概念,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生態文明,説白了針對的都是環境問題。“先污染、後治理”一直被認為是一條老路,現在來看,“先污染、後治理”成了一個無法擺脫的結果,我們仍然沒有走出這條老路。

  這既與發展本身帶來的污染有關,也與一些污染問題不可預期有關。有的發展不可避免要産生污染,不在沿海地區,就要到內陸地區去,不在內陸地區,就要到偏遠農村去;人決定不了天氣,誰知道霧霾什麼時候會出現,誰又知道其他極端天氣會在中國的哪個區域、哪座城市出現?這就是説,環境問題充滿了複雜性。

  很多人在講環境倫理、環境意識。國家的環保政策,社會的環保行動,環境的重要性被擺在了很高的位置。但是,這是要求,是理念,還沒有變成人們心裏堅定不移的價值基礎。環保、綠色、低碳,這不是什麼時尚,也不是什麼潮流,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內容,不污染環境、控制污染排放,這也不是什麼神聖的責任,而是底線要求。

  不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這是一般的生活習慣,不污染環境高於這樣一般的生活習慣。當今時代,當下中國,只要我們不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目睹環境現實,不污染環境都應當成為一種新的道德準則。

  不污染環境成為道德準則,意味著哪怕政府要求發展,但你不能無所畏懼地引進污染項目,把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當成必要的犧牲;哪怕企業要賺錢,要産生污染物,但你不能把土地、山川、河流當成免費的垃圾場;哪怕你有錢買得到煤礦,但你也不能毫無節制地把一個個地方挖成窟窿,千瘡百孔;哪怕一個人的生活再有檔次、需求再多,你也不能把自然資源當成隨取隨用的商品庫。污染環境的行為既會被法律制止,也應接受社會道德的評判。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和行為的準則和規範,是人們內在的意志力量。如果説我們對哪些基本道德在引導和調整人們的行為,在捍衛社會的文明,那麼在今天,我們就應當像看待十誡中的那些道德律令一樣,看待污染環境,讓不污染環境成為發展倫理、道德生活的基本內容。我們應當在人類的基本道德品質的目錄中給它一個位置,讓其深植於人的內心,經歲月流逝、時代更迭也不會更易。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