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國家發改委近日對三星等六家實施價格壟斷的液晶面板企業處以3.53億元經濟制裁。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以及部分國內彩電廠商相關負責人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介紹了三星等6家液晶面板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情況。
郝亞斌告訴中新網記者,從2004年起,伴隨著電視市場的發展,中國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也開始大幅提升。從2003年開始,幾家面板企業産品價格漲跌的幅度、頻率和時間就開始高度趨同。
“他們説怎麼漲就怎麼漲”,一位國內知名彩電廠商的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該企業某一年初曾和一家面板廠商簽訂了一單大合同,結果到了年中,面板廠商直接更改合同,將單價上調5美元,“你不接受,他就停止供貨,此前簽的備忘錄根本沒有作用”。
這位負責人表示,由於面板在彩電生産成本中的佔比接近七成,在下游充分競爭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都在雙重擠壓中退出了彩電産業。
“這6家企業還有諸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錯誤做法”,郝亞斌介紹説,除了價格被壟斷,幾乎所有國內彩電生産企業還都會受到隨意斷供,頻繁變更規格尺寸,延遲提供新産品以及不簽質量擔保協議等問題的困擾。
“跳單的情況太多了”,一家國內彩電企業的負責人回憶説,有一年,和其有供貨協議的面板廠商突然就不給産品了,但該企業已經和國外經銷商簽訂整機供貨合同,最後被迫陪給國外經銷商幾千萬元人民幣。
“隨意變更規格也是一個問題”,上述負責人介紹説,傳統CRT顯示器裏的很多部件是可以通用的,但液晶一個規格的産品需要對應一個規格的模組,“有時我們設計好了模組,但這個産品忽然就下馬了,之前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除了隨意停止供貨等司空見慣的場景,無法公平獲得新産品也是國內彩電企業在和上遊面板廠商打交道時碰到的難題”,郝亞斌介紹説,由於三星等面板企業也做整機生産,他們的一些最新産品要在生産出來兩年後才向中國企業提供。
“18個月的保修期也是中國彩電企業必須接受的潛規則”,郝亞斌介紹説,2004年那會兒,這6家廠商賣給中國企業的面板沒有任何質量擔保協議,直到2010年,三星、LG也只願意執行18個月。
“但問題是從我們拿到面板到彩電生産出來再經過中間環節到達消費者手裏就已經超過了18個月。”一位彩電廠商銷售負責人説,國內彩電企業曾希望面板廠商將保修期延長到36個月,“但人家根本不理睬”。
不過,在發改委此次開出罰單後,家電行業不平衡狀況已經出現好轉跡象。強勢的面板廠商們承諾公平供貨,並將保修期從18個月延長至36個月。
郝亞斌測算説,僅延長保修期一項,就可讓國內彩電企業每年節約成本3.95億元。他強調,發改委此次出手,不僅對家電企業有利,對國內液晶面板企業也有好處。
但他強調,在中國,液晶面板主要依賴進口的情況短時間內無法改變。中國家電企業、面板企業應加強創新爭取市場主動。他同時希望監管方能長期關注面板市場,確保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記者 俞嵐 周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