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産業

國産電影票房分賬硝煙再起 票價上漲不現實院線不讓步

發佈時間: 2012年11月22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京華時報

  今年的賀歲檔影市,先於眾多大片新片而來的是一場“分賬大戰”。11月14日,五大國內主流製片和發行商聯合要求提高電影票房分賬比例至45%,引發院線不滿。萬達、新影聯等13家院線更聯合發佈“關於對《調整國産影片分賬比例通知》的意見”,反對這一要求,稱如果發行方堅持,將有可能造成影院大規模拒絕放映的後果。發行方院線方激戰正酣之際,引發了不少觀眾對於電影票價是否會上漲的擔心。電影票房分賬比例的確與票價息息相關,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東、新影聯副總經理洪軍等業內人士近日接受本報採訪,詳細解讀一張電影票所蘊含的利益構成究竟是如何分配的。

  本報記者聶寬冕

  一張電影票需要拿出5%作為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再扣除3.36%所得稅,然後將剩下的91.64%作為100%由製片發行方(43%)和院線放映方(57%)進行分配。這剩下的91.64%造成了片方和院線之間的拉鋸戰。

  本報漫畫任夢真

  □背景回顧

  10個百分點10年拉鋸戰

  其實,今年並非發行方和院線方就票房分賬産生意見分歧的“元年”。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東介紹,早在2002年張藝謀電影《英雄》上映前,發行方就開始向院線要求調整票房分賬比例。當時,製片發行方所佔的分賬比例是35%,但《英雄》史無前例地將其提高到了40%,隨後整個比例統一提高到了37%。

  此後,張藝謀的兩部電影《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時,連續把製片發行方所佔分賬比例提升了幾個百分點,從此國産片片方與放映方的分賬比例一直保持在比較穩定的“四六開”,最終演變成了如今的43%和57%的比例。

  去年年底,《金陵十三釵》上映時,新畫面公司向影院提出要將片方的分賬比例從43%提高到45%,招來影院和院線的集體抵制。最後由於廣電總局的介入使得雙方各讓一步,但部分影院通過把最低票價限價提高5-10元作為彌補損失的措施。

  新影聯副總經理洪軍回憶,在過去的幾次分賬要求中,基本都以一部電影為主,影院大多會妥協,“因為之前的競爭不是那麼激烈,影院的經營狀況好一些。所以片方提出增加分賬比例,影院經過洽商後也就答應了,畢竟片子的確不錯,同時考慮到雙方長久的合作。但是,今年的情況就很不一樣了。”

  □院線苦衷

  房租設備貴影院多叫苦

  由於張藝謀和新畫面缺席賀歲檔,今年的票房“分賬大戰”由中影、華誼、博納、星美、光線五家發行公司共同發起,涉及到《1942》《王的盛宴》《泰囧》《笑過2012》《十二生肖》《一代宗師》《血滴子》《秘密花園》等9部新片。而萬達、廣州金逸珠江、新影聯、廣東大地、上海大光明等13家院線于19日正式做出“回擊”,反對發行方提出的修改分賬比例的要求。雙方態度均十分強硬,形成的對峙規模也屬空前。有人甚至調侃為“五大金剛”對陣“十三太保”。

  對於影院此次表現出的態度,不少院線人士都表達了苦衷。洪軍稱,院線目前最大的壓力其實來自房租和設備。“以前的老影院大多是自己的産權,所以沒有房租的壓力。而現在的許多新影院開在商場、商圈,場地基本都是租來的,加上現在的租金都特別高,所以這一部分形成了很大壓力。”

  對影院來説,設備費用也是沉重的負擔。過去一台放映機的價格大約是5萬元,但現在的數字放映機每台價格接近40萬元,維修和耗材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漲。洪軍説:“房租和設備這兩部分形成了主要的經營成本,與它們相比,人工費服務費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許多影院儘管一再壓低服務費,經營狀況仍然比較困難。”

  □影票構成

  五七四三分係約定俗成

  除了對院線造成更大壓力,製片發行方提高兩個百分點分成究竟對收入分配有什麼樣的影響?這就關係到了一張電影票的利益分成。綜合多家院線相關負責人的説法,製片發行方和院線放映方的票房分賬比例目前穩定在43%和57%,雙方各自的內部分配可以進行商談和浮動,但由於這一部分涉及商業機密,幾家院線都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説明。

  具體來算,假如一張電影票價值100元,需要先拿出5%(即5元)上繳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再扣除3.36%所得稅。然後將剩下的91.64%作為100%由製片發行方(57%)和院線放映方(43%)進行分配。

  在一張電影票100元的基礎上,如果製片發行方分成提高兩個點,就意味著每張票會讓片方的收入增加91.64元×2%=1.8328元。如果一部國産片全國總票房為5億元,片方的收入比按以往分賬比例多0.09164億元(5億元×91.64%×2%),即916.4萬元,基本等於一部中小成本影片的全國總票房。

  □一旦讓步

  影院有損失提價不現實

  在非此即彼的關係中,製片發行方分賬比例的增加,勢必導致院線放映方最終收入的下降。“分賬大戰”一直引發全社會關注的原因,就在於不少消費者擔心,影院將通過提高票價的方式來彌補他們的損失。無論這場“戰爭”中的雙方誰做出妥協,最後為結果買單的還是觀眾。

  不過,影院漲票價並非易事。洪軍説,就目前來看,假如讓步,院線和影院幾乎沒有辦法來彌補損失。“除了植入廣告收入和其他的一些商業運作,影院的收入主要靠票房,目前的市場競爭這麼激烈,突然提高票價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誰也不敢先動。現在各大影院紛紛推出會員制、優惠券,這讓中國觀眾習慣了優惠,對票價的提高會非常敏感。這條路很難走得通,所以無法彌補損失。正是因為沒有好的辦法彌補損失,院線這次才會持不同的意見,遲遲無法對片方給出一個定論。”

  他舉例説,去年的《金陵十三釵》雖然最終票房突破了4億,但是對於很多院線來説並沒有達到預期,“這其中的原因多種多樣,提高最低票價的做法也産生了一定影響。因為對於觀眾來説,在選擇的時候,肯定還是希望性價比能夠高一些。”

  □國外模式市場較成熟按時段調整

  在製片發行方和院線方的票房分賬硝煙再起後,有一些學者建議,可以借鑒好萊塢目前流行的一種分賬方式,即按時段調整。比如首周發行方和院線七三分,次週六四分,以此類推,影片放映時間越長,院線比例就越高。

  鋻於目前好萊塢電影尤其是大片,首周票房佔總票房的比例越來越高,在這種分賬模式下,製片發行方可以撈頭兩周的票房,又可以鼓勵影院拉長影片放映的週期,對製片發行方而言,是個一石二鳥的好模式。

  但洪軍認為,美國的電影市場較我國成熟,各大電影公司經過多年形成了穩定的口碑和品牌,使得市場對它們的信心很強。他説,目前國內還達不到這樣的水平,“所以只能慢慢來,讓整個市場先成熟起來。”

  也有院線人士認為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UME華星影城經理劉暉表示,出於扶持國産電影的前提,光靠壓縮放映方收入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票房裏上繳的稅,加上國家電影專項基金,是否能把這些錢分出一些反饋在國産片製作和放映的補助上?”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