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尚福林: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 優化信貸結構

發佈時間: 2012年06月29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東方網

  6月29日消息,陸家嘴論壇于6月28-3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完善銀行體系佈局,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促進銀行業優化信貸結構;提升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尚福林: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和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做出了積極貢獻。當前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和轉型,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性機遇,也面臨不少的挑戰。最近,經國務院批准,我國銀行業新資本監管標準已正式發佈,新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也將擇期出臺。結合新監管標準的實施,我想借這個機會就如何進一步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談兩點想法。

  第一,銀行業發展轉型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質要求。銀行業與實體經濟相互依存、共生共榮。實體經濟是銀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這場全球金融危機充分説明,金融發展脫離實體經濟,不僅會導致資源配置的失效,也會放大金融體系自身的脆弱性。銀行業是我國實體經濟主要的融資來源,應當把發展轉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如何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需求上。銀行業應積極發揮信用仲介、風險管理、信息處理等功能,將社會儲蓄有效轉化為投資,並約束借款人行為,實現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我們也認識到,銀行業發展改革仍存在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仍有待提高,自身發展方式亟待轉變。下階段,銀行業應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一主線,通過自身的發展轉型,努力提升金融服務的普及性、多樣性和有效性。

  一是完善銀行體系佈局,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在現有銀行業組織框架的基礎上,加快構建功能健全、佈局合理、競爭有序、服務高效的現代化銀行體系。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小型社區性的金融機構一樣具有頑強的、可持續的生命力,規模雖小但意義重大。小銀行應努力發展成為“立足於本地發展、立足於特色經營、立足於實體經濟、立足於小微企業”的社區性金融機構,真正服務於地方經濟。同時,繼續培育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增強持續支農能力,不斷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覆蓋面。

  二是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切實滿足實體經濟有效需求。銀行要將信貸資源真正用於滿足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結合經濟運行的週期性特徵,對信貸政策進行科學調整,加強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産業政策、監管政策的協調配合,不斷優化信貸結構。要優先保障重大在建續建項目,以及“十二五”規劃所確定的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資金需求。要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服務,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支持。要積極發揮信貸杠桿作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關鍵領域的支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要大力發展消費金融,滿足多樣化的消費融資需求。

  三是加快商業模式轉型,提升金融服務的多樣性。銀行應當以客戶為中心,明確合理的市場定位,積極培育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核心客戶群和利潤增長點。要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要求,進一步提高存貸款等各類産品服務能力。積極發展中間業務,拓展非利息收入渠道,逐步改變過於依賴利差的盈利模式。要按照集約化原則,推進機構扁平化和業務垂直化管理,構建業務條線清晰、職責分工合理、管理運行高效的組織架構,優化業務流程,不斷提升業務專業化和管理精細化水平。

  四是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提高銀行體系的穩健性。銀行必須把防風險作為生命線,正確處理好即期風險與潛在風險的關係,提高風險管理的前瞻性。隨著金融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金融産品和業務複雜性和關聯性不斷提高,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形態不斷變化,風險識別和管理的難度持續加大。銀行要加強對新業務風險的監測,前瞻預判複雜多變的形勢,準確把握風險防控的重點,密切關注各類風險的趨勢性、方向性變化,做到風險早發現、早暴露、早處置。要積極構建穩健的風險偏好框架,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和流程,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和風險數據管理,培育良好的風險文化,不斷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新監管標準的實施將有力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銀監會根據我國銀行業實際,制定了適度前瞻、反映國情、與國際接軌的新的資本和流動性監管標準。新監管標準的制定實施,不僅有助於增強我國銀行業穩健性,防範系統性風險,也有助於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

  新資本監管標準充分借鑒了第二、第三版巴塞爾協議,將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有機結合。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建立了多層次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以充分覆蓋銀行個體風險和系統性風險。二是審慎界定各類資本工具的合格標準,強化了對資本工具損失吸收能力的要求,合理設計各類資産風險權重。三是擴大了資本覆蓋風險的範圍,要求所有銀行必須計提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資本。四是堅持審慎監管的同時,體現資本監管的靈活性,銀行監管機構可依據資本充足率水平對銀行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新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正式引入了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例這兩項全球統一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同時,完善了流動性風險的定性監管要求,建立了更為系統的流動性風險分析和評估框架。要求商業銀行密切跟蹤研究宏觀政策調整和金融市場變化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並及時加以應對。

  我們希望通過新監管標準的實施,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一是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從長遠看,銀行業通過高資本消耗支持規模擴張的發展方式難以持續。新資本監管標準的實施,將有助於強化資本約束,推動銀行增長從以規模擴張為主,向以質量效益為主轉變。切實改變“信貸高速擴張—風險資産累積—再融資—再擴張”的發展模式,合理減少資本消耗,走內涵式集約化的發展道路。

  二是促進銀行業優化信貸結構。實施新資本監管標準,有利於發揮資本要求對銀行信貸配置的導向性作用,促進銀行提高資産質量,改善信貸結構。新監管標準科學調整了小微企業貸款、個人貸款和信用卡授信的風險權重,引導銀行增加相關領域信貸投放,更有效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

  三是提升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增強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新資本監管標準旨在增強資本的損失吸收能力,擴大資本對風險的覆蓋範圍。新流動性風險監管標準要求銀行密切跟蹤監測流動性變動情況,加強現金流分析監測,建立充足的優質流動性資産儲備,提高壓力測試和應急計劃的有效性,更好地應對外部流動性衝擊。新監管標準還格外強調以此為契機,推動銀行改進風險管理的政策、流程、工具和技術,完善風險治理架構,全面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實施新監管標準是我國金融監管改革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標準的有效實施是切實提高監管有效性的關鍵所在。我們將與各相關部門齊心協力,積極穩妥地推進新監管標準的實施工作。

  一是認真制定落實資本達標規劃。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按照新監管標準的要求,制定並實施過渡期內達標規劃,從管理政策、流程、工具、數據和信息系統多個方面推進具體實施工作。同時, 結合新監管標準的實施,全面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合規建設。

  二是抓緊開展相關配套建設。銀監會將抓緊推進監管流程改造、監管信息系統開發和監管報表設計等配套建設,重點對銀行實施新監管標準進行輔導、培訓和現場督導,跟蹤監測實施進展及影響,分析實施效果,不斷完善監管政策和工具。銀監會將通過新監管標準的實施,進一步推進自身監管能力建設,提高監管有效性。

  三是多渠道拓寬資本補充來源。為緩解信貸增長給銀行帶來的資本補充壓力,銀行自身要提高利潤留存比例,擴大內源性資本補充。銀監會與相關部門共同積極探索通過發行優先股、創新資本工具或開拓境外發行市場等方式,為銀行多渠道籌集資本。根據國務院要求,我們已出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積極創造良好環境,支持民間資本與其他資本按同等條件進入銀行業,促進銀行資本來源及股權結構多元化。

  四是加強相關政策協同配合。新監管標準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銀監會將加強與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實現監管政策與産業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協同配合,共同促進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發展和轉型是當前我國銀行業面臨的迫切任務。我們既要看到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要看到轉型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通過不懈努力,探索適應不同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銀監會將穩步推動新監管標準實施,推動銀行業發展轉型,努力構建更為穩健的銀行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包括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注入更多動力!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李小龍

熱詞: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