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專家)
今年前5個月的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正在下滑,導致經濟減速的原因與歐美經濟不景氣有關,但與國內的房地産投資減速關係更大。從行業看,鋼鐵、工程機械、水泥建材等重工業率先出現下滑,時間拐點出現在去年第三季度,這個時點與房地産投資減速的時點基本一致。最近兩個月輕工業出現明顯減速,應該是經濟傳導所致。
從經濟邏輯看,房地産銷售減速就會導致新房開工面積增速和土地出讓收入的下降,新房開工面積的下降直接影響工程機械及鋼鐵的銷售,而土地出讓收入減少的結果是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投資的下降,進一步影響諸如鋼鐵、工程機械等重工業産品的銷售。
從上述簡要分析可見,始於2010年的房地産調控已經對當前的中國經濟産生了緊縮的效果。因此,很多人認為,要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應該放鬆房地産調控。各地房地産調控的 “微調”已越來越多見諸報端,住建部對揚州獎勵購房政策的背書更鼓舞了各級政府,各地紛紛跟進。湖南省發改委近期下發文件明確表示,將推出利率優惠、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減免相關稅費等措施,支持居民購買首套普通住房。
而一直以來強調“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的中央政府,口風也似乎出現軟化。最新的關於房地産的政策表述為“穩定和嚴格實施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與之前的“讓房價回歸到合理價位”等表述已經有差異。一系列口風的轉變令市場懷疑,倘若現有的“穩增長”措施無法及時令中國經濟的下行剎住車,中央政府將被迫祭出為房地産鬆綁的底牌。
面對這些政策“微調”,市場也開始出現明顯變化,開發商降價促銷的樓盤在減少,土地交易溢價率迅速提高,市場成交量迅速放大,5月份北京的住房交易量已經創2010年以來的新高。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是廣大擬購房者的誠惶誠恐,他們害怕房價重新回到瘋狂上漲的軌道。
房地産市場的重新活躍似乎有利於“穩增長”,但筆者認為,我們需要正確評估房地産調控政策變動的成本與收益。放鬆房地産調控的收益是緩解部分行業的産能過剩,有利於“穩增長”目標的實現;但其成本是有損中央的決策權威,增加了未來房地産調控的政策成本。
經過多年的房地産政策博弈,市場各利益主體已經形成了一致的政策預期:當經濟增長速度出現減緩,房地産調控政策就會放鬆。在此預期下,中央的房地産調控政策權威會受到嚴重挑戰——2010年中央出臺了三輪房地産調控政策,但對房地産市場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因為開發商普遍認為“儘管中央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十分嚴厲,但不會持久”。2011年,中央對市場博弈的形勢認識十分清楚,多次強調 “堅持房地産調控不動搖”“要讓房價回歸到合理的價位”。經過一年多的市場博弈,到2011年第三季度後,房價才開始有所鬆動。現在正值鞏固房地産調控效果之際,如果放鬆房地産調控政策,則中央的政策權威將再次受到挑戰,未來的房地産調控將難以成行。
2012年初,很多地方政府開始試圖放鬆房地産調控,搞“小動作”,中央及時制止了這些做法,穩定了市場預期。但進入二季度以來,各地的“小動作”又開始頻頻出臺,中央應該對此儘快作出回應,否則,對市場預期形成嚴重干擾。
房地産調控政策最不能突破的底線是“限購政策”。筆者從2005年就開始呼籲中國應該實行 “一戶一房”制度,主要基於兩個理由:一是中國人均土地有限,二是收入分配的嚴重不公平。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時,如果對他們的行為不進行適當限制,則會形成一個畸形的社會結構:少數人通過出租房屋而剝削大多數人,多數年輕人將淪為房奴。2005年以來的房地産調控經驗表明,對有錢者實行住房“限購”是最有效的政策,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選擇,應當成為中國當前 (乃至未來很長時期)房地産調控必須堅持的政策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