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廣網北京6月2日消息 (記者王浩)今年以來,受內銷下滑和外需市場疲軟影響,我國紡織行業運行面臨較大壓力。分析未來發展形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認為,紡織行業目前最大的挑戰不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而是在原材料成本中——國內棉花價格要超出國際市場很多,這導致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下降,進一步拖累出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效益下降明顯,近五分之一的企業虧損,虧損額度同比增長120%。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介紹,去年9月以來,國際市場棉花價格震蕩下跌,跟國內市場價格的差額從每噸1000元擴大到目前的5000多元。他認為,紡織行業效益下滑跟國內外棉花價格差持續擴大,與紡織出口缺乏國際競爭力有很大關聯。
孫淮濱:今年勞動力的成本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能源動力今年的情況工廠的採購價格是下降的,所以這兩塊兒的壓力不是很大。那麼壓力來自哪?就是原料,尤其是來自棉花,導致了紡織行業當前的運行結果。
孫淮濱説,因為國內棉花價格高出國際一大截,因此今年1-4月我國棉質産品出口全面負增長。
孫淮濱:這麼大的差價嚴重影響了我們棉質産品的出口競爭力和棉紡織産業鏈的穩定運行。現在我們從巴基斯坦進口的棉紗比國內的棉花還便宜,倒挂了。
目前,我國對棉花進口實行配額制,並輔以滑準稅,目的是維持國內棉花價格穩定。因此儘管當前國內外棉花價格出現嚴重倒挂,但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通過進口棉花來攤薄成本,在國內外市場兩頭受擠壓的情況下,一些棉紡企業不得不被迫停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説,棉花的差價全部要紡織企業來買單。
王天凱:帶來的後果就是紡織逐步衰退,如果還是5000塊的差價維持下去,可能要有50%左右的棉紡企業停産,那紡織競爭力最終沒有了,最後還會反饋到棉農。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測算數據顯示,國內外棉價差控制在每噸1500元以內,紡織行業經濟指標有望扭轉下滑的態勢。他們因此希望能夠在政策層面獲得支持,儘快縮小國內外棉花價差。短期來看,建議國家儲備棉放儲時實行限價放儲,通過國家財政補貼,平抑國內棉價;長期來看,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逐年提高棉花進口數量,直至取消棉花進口配額和滑準稅的雙重管理限制,實現內外棉價的市場化對接,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也表示,為了把棉價影響降到最低,紡織行業內正在抓緊苦練內功。
王天凱:包括行業如何調整産品結構,最大程度的減少對棉花的依賴,因為我原料還有化纖,加強內部管理,當然還有再生産組織、技術開發當中進一步做好自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