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5月25日,中國就美國對華22類産品反補貼調查中的錯誤做法,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向美國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
其實,針對近期中美貿易摩擦頻仍的情況,早在5月3日至4日舉行的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雙方均一致承諾,將致力於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可目前看來,美國似乎是説一套做一套。其中很大程度上與當前美國經濟不振有關。5月24日,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最新報告顯示,上周(5月13日至19日)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為37萬,較前一週修正後的數據小幅減少2000人。美聯儲公佈的4月會議記錄則顯示,儘管承認就業市場狀況最近幾個月已改善,但幾乎所有委員表示,他們認為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會議記錄同時指出,美聯儲決策者仍對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打開大門,指溫和擴張的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穆迪在近日公佈的資本市場研究週報中稱,預計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將提高至15萬人,失業率將維持在8.1%。
顯然,美國為了應對經濟的穩定發展,雖然都明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這並沒有消除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深化,失業的民眾將會把更多的怨氣發泄到外國人身上,某些政治家看到這一機會必將全力加以利用,因此保護主義勢力將得到“茁壯成長”。
不過,筆者始終認為,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解讀,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前的貿易摩擦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諸多西方國家沒有正式承認我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造成的。因為中國加入WTO時,在中美關於中國入世雙邊協議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曾附加了中國加入WTO後15年內,在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使用上適用“非市場經濟條款”。
雖然美國已經多次允諾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時至今日,這個問題仍未解決。誠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所言,美商務部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事實視而不見,採用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進行不公平的比較,從而人為抬高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這種做法不符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不符合中國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事實,凸顯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
正是由於我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世貿組織成員針對國內相關産業對我國産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申訴等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作為一種形式上合法、不易招致報復、能夠有效限制國外産品進口的手段,被越來越多地強加到我國企業的頭上。從世界貿易組織公佈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到這點,從2002至2010年,中國共遭受貿易摩擦814起,其中反傾銷調查542起,反補貼調查43起,保障措施145起,特保措施84起。到2012年,中國已經連續十幾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2012年5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在第三屆貿易強國論壇上發佈的《2012中國貿易發展報告》中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中國入世10年遭反補貼調查超600次。
更可怕的是,由於中國企業在“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官司中難以勝訴,客觀上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世貿組織成員針對國內相關産業對中國産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申訴,同時打擊了中國企業應訴的積極性,形成了惡性循環。
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從表面上看是個經濟和法律問題,但實際上卻有其長遠而又深刻的政治背景。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反補貼案件的氾濫,已經不只是困擾中國外貿企業這麼簡單了,甚至干擾了中國正常經濟建設的步伐,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相關産業的國際競爭力。“非市場經濟”地位,是在否認中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成果和現狀。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意味著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將為西方發達國家所肯定。因此,中國應該趁全球經濟沒有完全復蘇之際,美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經濟有需要時,大力推動美國等西方國家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周子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