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月21日晚,在北京市友誼賓館內一處公寓裏,本報記者見到了王迪。身為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簡稱“鄭州文交所”)董事長的他,此前曾被曝出“攜款2億元跑路”。
面對記者,王迪稱,“都在報道我跑路了,但沒有一個媒體主動來找我求證”。他認為,文交所模式仍在探索和嘗試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鄭州文交所遭受了不負責任的指責,給政府、投資人和行業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本報記者了解,除了身為鄭州文交所董事長之外,王迪還實際控制著位於世界文化遺産龍門石窟內的龍門博物館。從2003年開始,伴隨龍門博物館的籌建,王迪開始將自營企業收入逐步投入到文化産業相關領域。
如今,鄭州文交所正身陷關聯交易等多重質疑。對此,王迪一一作出回應,並向記者透露,“雖然國家規定的整改最後時限是6月30日,但是,到6月上旬,各家文交所的生死就會有一個定論”。
“低於估值價格發行”
《21世紀》:鄭州文交所的股權結構被質疑存在自然人股東和一股獨大現象,現實情況如何?
王迪:最開始,文交所股權結構中,我佔股75%,張保盈(前鄭州文交所總經理)佔股25%,這種簡單的股權結構設計是為了快速完成工商註冊。現在,文交所並沒有一個自然人股東。
從一開始,按照我對鄭州文交所的股權結構設計,國企、民企都有相應的股權佔比,其中,國企佔股應該在25%左右。現在,我們的股權結構是由幾家國企股東和民企股東共同持股的組合。我們最先引進的國有股東是九三學社下面的學苑出版社,之後是中國動漫集團等,陸續進來了4家國企股東。當然,這些國企股東都是以資金形式入股。
由於各種情況,鄭州文交所在2011年虧損了2000萬元,但是,我們有一個長期投入的想法,它的投入期可能會是3-5年。
《21世紀》:質疑的聲音還涉及首批上線産品持有人與文交所方面存在關聯,具體情況如何?
王迪:有一兩件作品是出自我們龍門博物館,這是正常的,但外界對此的理解可能有偏差。外界猜測認為藝術品放在龍門博物館,就一定是屬於我的。實際上,博物館裏很多都是實行寄展制,意思就是説這個東西是別人的,只是放在博物館那裏。文交所有博物館這樣的資源,在選擇上線交易藝術品時,為何不能選擇這博物館裏的藝術品呢?
《21世紀》:有質疑認為藝術品上市交易的估值過高且估值機構並不中立,你怎麼看?
王迪:對産品價值評估,我認為我們的評估是最公證、最科學的。我們一開始就建立了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下設分委員會,包括鑒定委員會、估值委員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委員會。我們的交易規則和估值,是由這個團隊做出來的。況且,在發行的時候,我們是以低於當前估值價格發行的。
我認為,評估機構必須跟文交所存在關聯。因為這種關聯關係,可能會有一些猜忌進而影響到公信力。實際情況是,國內沒有一個可以涵蓋那麼多領域的評估機構,我們自己不去建立評估機構,就沒有一個可以信賴的全方位的評估機構。從長遠來看,它必然要從文交所剝離出來,作為第三方機構,也為其它文交所服務。
“我們最缺的是技術和經驗”
《21世紀》:3月初,中央部際聯席會議到鄭州文交所調研,情況如何?
王迪:當時,會議在我們那邊開了3個多小時。從2003年我搞龍門博物館開始,我就把我過去做生意賺到的所有錢用來發展文化産業,直到今天。我們伴隨文化産業萌芽而發展,我們這麼熱愛文化産業,我也毫不誇張的講,我們幹出了一點成績。
與會領導的意思是,只要我們按照國家政策要求辦事就可以生存下去。
《21世紀》:你對“38號文”的理解是怎樣的?
王迪:很多人認為“38號文”對行業是一種打擊,實則不然。有了“38號文”,相當於確定了文交所這種概念的合法存在,而對於我們從業者來説,只要按照國家的政策要求,摸索著前進就能發展。我們現在最不缺的是對文交所概念的理解,我們最缺的不是政策而是技術和經驗。畢竟,文交所是一個跨越文化藝術品和證券金融兩個行業的新事物,這種跨界身份導致了我們的技術和經驗的缺乏。
《21世紀》:清理整頓背景之下,有一種説法,文交所投靠國有資本相對安全,你怎麼看?
王迪:需要明確一點,我們“國資+民資”的股權結構,並不是我們遇到危機的時候,再去找的國資。最開始,我們不存在投靠國資的情況,現在,我倒是有了這樣的想法。
我跟股東們開過一次會。我説,鄭州文交所要打造一個三維一體的文化産品産權交易平臺,大家都認可它。現在,國家要清理整頓文交所,我們也摸不清整改的方向。我認為,有國企資本和民企資本共同參加的文交所具備相對的公信力。但是,我判斷不準持股比例如何設計。假如國家需要國企控股,那麼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假如未來需要我們去投靠國有資本的話,我們絕對會去投靠。
但是,我認為假如某個文交所的國有股佔到了50%以上,要不了3年時間,它還是會退回到民資控股。因為文化藝術品行業並非是一個國有資本佔優勢的行業,而且,從國有體制改革進程來看,已經進行了那麼多年,在文交所這一塊,再回到以前的模式也不符合經濟規律。
“不需要投機性買家”
《21世紀》:此次投資人到鄭州文交所靜坐,你的反思是怎樣的?
王迪:其他文交所是類證券化的操作,我提出的是共有的概念。共有的概念,是指一個文化藝術品資産包是可以發展的。就像股份制的企業一樣,我們對購買文化藝術品資産包的人數限制在200人之內,這200人需要有較高的資金實力,也需要有很高的文化素養。
我們當時犯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錯誤,是我們當時沒有選擇投資人。如果我們選擇了投資人,就不會出現今天我們面臨的問題。在與找上門的投資人溝通,我們發現投資人中,有賣豬肉的、開出租的。
我們會堅持文化藝術品投資共有的概念。既要要求資産規模,又要要求文化素養,那麼,可以認為我們的平臺是面向小眾的。這種小眾概念,短期可能會影響交易的活躍性。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文化藝術品和糧食、能源的區別在於,文化藝術品是不會被消耗掉的,它在流動的過程中價值還會成長。
整體來看,我們不需要投機性的投資人。很多投資人以為文化藝術品份額化就是炒股票,今天買進來明天就賣出去,這是不符合文化藝術品價值屬性的。我們面臨現實的情況是,有文化藝術修養的人不可能為了搶我們的産品等到晚上12點以後,他們往往被投機者給擠出了我們的盤子,這對我們這個平臺來説損失是很大的。
(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