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廣州下雪了,這是今年初各大網站、微信朋友圈上最受關注的消息之一,與廣州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降雪相伴的,是去年底到今年初,全國數百個城市最低氣溫刷新歷史記錄,北京最低氣溫-17度,創30年來最低;杭州城區低於-9度,直逼1969年曆史最低值……許多人並不了解,這次劇烈降溫其實與北極持續升溫有關。不僅如此,2008年中國南方冰災、2014年美國遭遇20年來最強寒流,包括北半球近年來暴風雪極端天氣頻發,其實都可以追溯到萬里之外的北極。
圖片來自互聯網
圖片來自互聯網
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目前來看,亞洲東部地區冬季的極端天氣與北極氣溫升高的聯絡是最緊密的。
圖片來自互聯網
發生在北極的變化當然不止是海冰範圍縮小。科學家們的測算顯示,如果平均分配1990年左右格陵蘭冰川的融化量,地球上每個人大概可以獲得幾千升冰川融水;但是20年以後,這個數字變為了4.5萬升。很顯然,北極陸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
冰川融化已經給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脅。按目前的速度測算,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大約0.6米,像“印度洋明珠”馬爾代夫,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橫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基裏巴斯等島國,都可能完全消失。
馬爾代夫——來源:互聯網
基瓦利納
此外,荒涼的北極苔原開始變綠,由苔蘚、地衣和漿果植物構成的北極苔原正在逐步讓位於灌木叢和北方森林;越來越多曾經只存在於溫暖地帶的動植物開始出現在北極;北極食物鏈的霸主北極熊,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開始吃老鼠、馴鹿、甚至是它們的同類。科學家甚至擔心北極熊生活環境的變化,要遠快於其適應環境的速度。
北極苔原
北極苔原變綠
然而,與北極變化相伴的,卻是微小到幾乎不起眼的溫度變化。監測數據顯示,從1880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85℃,相比全球平均水平,北極地區升溫的幅度要更顯著,也就是大約2℃。但就是這看起來不起眼的溫度變化,卻是北極近幾十年來這諸多劇變的直接原因。
冰川消融
時至今日,大多數科學家都承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暖之間確實具有關聯性,而人類活動,又在全球變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2015年12月,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經過艱難地談判,在巴黎通過了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就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以內達成共識。但現實的挑戰,遠比達成協定要複雜得多。
生態系統有其固有的巨大慣性,氣候變化一旦達到臨界點,即便溫度不再繼續升高,氣候變化也會自行發生。如果任由氣候繼續變暖而無動於衷,那麼人類終有面臨無可選擇的境地的一天。分歧可以有,爭論也可以繼續,但要想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選擇更環保、更綠色的生活和發展方式,已經無需置疑。
(財經頻道八集電視紀錄片《北極,北極!》,將於4月22日—4月29日每晚9點15分首播,當晚23點檔,次日12點30分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