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种太陽 >

2010年“种太陽”暑期項目概述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8日 17: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主辦:武漢大學“种太陽”工作室

      湖北省紅十字會

      共青團武漢大學委員會   共青團新聞與傳播學院委員會

 

                                             項目概述

    在湖北大別山區,大部分區域轄屬國家級貧困縣,近八成青壯年為支撐全家生存常年外出務工,導致了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或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不能得到父母(或其中一方)直接的生活照顧、心靈關愛和學業指引,對健康成長産生了不利影響。

    為此武漢大學“种太陽”工作室成立留守兒童項目,以“走進大別山,大學生志願者牽手留守兒童,共同成長”為主題,聯合湖北省紅十字會,在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各校專家的指導下,致力於豐富留守兒童的童年,參與留守兒童的成長,併為國家留守兒童的現狀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本項目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暑期夏令營。以一對一結對的形式,由大學生入住大別山留守兒童家庭,面向小學畢業年級學生,開展支教、家教、團體心理輔導、團體活動及社區調研。通過雙方的積極參與,以期達到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信心的目的,使之能夠更好的迎接中級階段的學習、融入初中階段的教育;與此同時,提供給大學生深入山區基層、投入志願服務的經歷和體驗,提供知行合一的實踐過程與思考空間,使之達到自我成長、與留守兒童共同成長的目的。

第二階段為“一本書”計劃。該計劃旨在為所有服務小學的每個學生捐贈其想要的“一本書”,併為每個班級成立圖書角,通過每個“一本書”的傳遞,將愛不斷蔓延。

第三階段為“向日葵信鴿”計劃。在各服務小學建造“向日葵”信箱,在各校約定信件管理的負責老師,請其定期將信件發至當地郵局,寄至“种太陽”工作室。工作室指定工作人員將定期把投至工作室郵箱的志願者回信件寄至各小學。如此往復。

     “种太陽”項目立足於建立關愛打工子女的新模式並將其向各高校推廣。目前,“种太陽”已得到包括教育部在內的各教育機關的關注,同時也獲得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騰訊網、《南方窗》、《中國扶貧》、湖北電視臺等各大主流媒體的關注及報道。

 

                    指導老師

 

羅永寬 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政治理論係中共黨史研究室主任 

葉敬忠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農大人文與發展學院副院長,中國農業大學國際農村發展中心副主任。主編《關注留守兒童》及留守兒童系列叢書等。主持“中國留守人口”研究課題等

周菁 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弘智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青少年心理和家庭問題專家

雷萬鵬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留守兒童教育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農村留守兒童義務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等

項焱 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未成年人權益部部長。多年從事留守兒童權益保護工作及研究

周皓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從事農民工子女課題研究工作

 

                                                    顧問

陳東升 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保險行業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北京校友會會長

劉迎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

周志興 《領導者》雜誌總編

上官王強 中央電視臺欄目主編

張東生 騰訊網評論部主編 

徐本禹 共青團華中農業大學委員會副書記,2004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鐘年 武漢大學教授,心理學系主任

夏瓊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系主任

責任編輯:李素江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武漢大學
  • 种太陽
  • 留守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