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作者簡介:袁堅,復旦大學文學博士,早期教育專家。自由撰稿人,為多家親子雜誌工作,開設有專欄《故事新讀》、《在遊戲中學習》、《生活中的好遊戲》等,倡導自由教育理念、開放心態與多元化思維方式。熱心公益,為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編寫面向鄉村小學生的課程《遠方的城市》、《去遠方》等。
民間自閉症兒童教育機構現狀
自閉症孩子很難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普通的教育,但是可以接受特殊教育,教育的目標不是使他“回到正常”,而是使他自立。為此需要專門的自閉症兒童的教育機構:
能提供高度結構化和程序化的教育方式,實施結構明晰、目標明確、步驟細緻的小步驟教育;
擁有接受過專門的自閉症教育培訓的教師,師生比最好能達到3:1;
能提供小班化教育,每班6-9人,授課教師1人,助理教師2人,負責在授課過程中及課後,巡視、輔導學生。
按照這些標準,自閉症兒童的專門教育機構,無論在場地還是在師資配備上,都有較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國內僅有一所公立的自閉症學校——康納學校,成立於2009年,每年只招收24名學生。此外有100來家民間私立的自閉症兒童訓練機構,多為自閉症孩子的家長自己籌資開設,也有這方面的研究者、教師等自發開設。
大部分這類機構,或多或少都帶有慈善性質,一方面與它的成立過程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他們將自閉症孩子認定為需要幫助的對象,進而又將孩子的父母、家庭也都劃入此列有關。其慈善性質的表現,一方面是對學生收取的費用較低,而另一方面則是教師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收入也較低,甚至處於勉力維繫的狀態。因此從長期來説,這並不是最佳的運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