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CNTV陽光行動 >

張雨晴 塗抹天邊的彩虹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1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三月風》雜誌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張雨晴 12歲,北京人。喜歡書法、鋼琴、古箏。

     “你屬什麼的?你手機什麼牌子的?”

       初聽“雨晴”的名字,腦海中立馬浮現出大雨磅薄,雨打芭蕉點點心的景象,等到雨歇風停、雲帆遠過,太陽微微露頭之際,彩虹挂在山邊的陡峭處,孩子笑了。

       晴晴奶奶的身高超過1.7米,爸爸1.8米以上,到了晴晴這兒,才剛剛12歲,已經亭亭玉立長過1.7米,天生的衣服架子。晴晴媽反倒一副少女模樣,和女兒湊在一起,完全是姐倆的裝扮,外人很容易搞混二人真正的關係。

       第一個察覺出晴晴與眾不同的,是孩子的姥姥,説晴晴不像其他小孩機靈。晴晴媽當時很不以為然,甚至覺得這只不過是發育上的遲緩。她對著一本育兒手冊,期望孩子在第幾天、第幾個月能有書中所對應的舉動,但晴晴還是讓她失望了。

       也許再大一些就會好起來吧。和很多孤獨症父母最初的想法一樣,晴晴媽認為這一切都是暫時的,隨著認知能力的加強,孩子終究會走上正軌。

       第一次的打擊,來自於直觀的對比。晴晴3歲時,她把孩子帶到了家門口的幼兒園,適應新環境,準備入學。在幼兒園裏,還有住在雨晴同一社區的“怪”孩子——瘦瘦的身子,怎麼看都是弱不禁風的模樣。“晴晴總比他強吧。”就是這麼一個看上去發育不怎麼好的孩子,到了幼兒園裏就像進了遊樂場,不停地興奮地喊著“這兒真好玩,明天還來!”

       晴晴媽有些失神,在她看來,女兒比他身強百倍,但卻不能説出一句類似“我喜歡這裡”的話。幼兒園對晴晴來説,並不是個舒服的地方。她變得孤僻、不適應新環境,坐不住、不服從,幼兒園的老師察覺出晴晴的舉動和別人不一樣,建議讓媽媽帶孩子去看看醫生。晴晴也越來越不喜歡去幼兒園,她的情感表達方式沒人明白,晴晴手足無措。每次坐在去幼兒園的車上,晴晴整個人都變得“灰暗起來”。當時她畫出來的世界,“都是哭的。”

       確診的那一刻,“與其説情緒低沉,不如説我備受打擊。”晴晴媽被醫生的一紙鑒定徹底衝垮了心底的防線,孤獨症——終於到了面對現實的那一刻。從幼兒園開始,一直都有大學生作為晴晴的“陪讀”和她一起上學、生活,“讓她有個小姐姐,在學校裏心裏踏實。”

       當然,一些流言蜚語也隨之而來,就連同事間的打趣都若隱若現透露著一絲傷感,“你怎麼把孩子養成自閉症了?”這也讓晴晴媽始終不敢在新單位告訴別人自己有個孤獨症的女兒。

       走進晴晴家裏的畫室,濃重的油彩顏料將其中整整一面墻大方地填滿,不説也知道是晴晴的“傑作”,書桌上鋪滿了用過的宣紙,墨色清新。上面的字雖説不上標準規範,但也有一番獨特的滋味留存在字裏行間。

       “一畫就是一下午,現在還好,以前什麼地方都敢畫。”晴晴曾把家裏廁所的馬桶內外壁和墻上都涂成了大紅色,推門進去,酷似“兇案現場”。“每天都可以享受墻畫的變換,挺好。”晴晴媽對於孩子想畫什麼並不做干涉。

       “孤獨症的孩子,有些事情不是不願意做,而是做不了。”既然如此,晴晴媽索性讓孩子徹底“折騰”。繪畫、書法、鋼琴、古箏……晴晴左手玩著“水果忍者”,右手彈著鋼琴的琴鍵,音樂傾瀉而出,流動的音符和她名為《流淌》系列的抽象油畫作品,似乎相得益彰。

       晴晴的畫風格多樣,有現實題材的靜物,也有夢幻世界的抽象構成,還有充滿數字、文字的羅列組合……誰也不知道她想著什麼,下一秒又會描繪出什麼。“有天賦,用金童玉女打比方,金童沒找到,玉女肯定是晴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木這麼説過。

       晴晴媽早就從當初的忐忑,到如今的淡然:“別人都覺得孤獨症的孩子不正常,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彩多樣,什麼才叫正常,誰説準呢?”

       和預想的一樣,張雨晴果然生在一個雨霽天明的時辰。大雨滂沱,或許是上天給她的一次歷練,等待天晴時的綻放。(文_《三月風》雜誌記者 白 帆 攝影_《三月風》雜誌記者 張立潔)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藝術
  • 天真者
  • 自閉症
  • 原生藝術
  • 張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