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 >
圖片由楊立東本人提供。公廁內,正在維修的楊立東 |
在你我的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像一粒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卻隨處可見。他們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他們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們總問自己,還能做些什麼。他們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他們用愛心播撒著世間最美的軌跡,用心靈的力量將其沉澱為精神的沃土,讓溫暖發芽。
5時到22時,每天17個小時的工作時間,365天只有一天休息日,被別人認為是最臟最累的活,可從1996年中專畢業被分配到基建班工作到現在,楊立東在朝陽區公共設施管理處負責公廁檢查、維修工作已經將近16年。
16年來,家庭與工作之間,楊立東總是將重心偏向了工作。他不是不想做個好丈夫,不是不想做個好父親,只是心裏的一份責任,讓他不得不在小家與大家之間做出了舍與得。
12日,記者走近了我們身邊的這位好人:愛崗敬業的楊立東。
兩米多深糞坑裏艱難工作
1996年,中專畢業的楊立東被分配到了朝陽區公衛處基建班工作。在基建班裏,最臟最累的活要屬原位翻建旱廁了。那些日子裏,楊立東每天都要堅持在30℃的炎炎烈日下將坑內的糞便清理乾淨。
每次一跳到二米多深的糞坑裏,糞便就會壓在齊小腿深的工作靴上,讓人寸步難行。30℃的天氣裏,不要説站在糞坑裏,即使在坑邊站一會兒都讓人喘不過氣來,可楊立東必須堅持著一鍬一鍬地將糞便、磚頭、石塊扔到坑外。糞便不小心濺到了他的身上、臉上,汗水夾雜著糞便順著鼻窩流下來,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每天工作完都一身臭味,腰酸得直不起來,時間長了,楊立東的嗅覺也漸漸地不夠靈敏了……現在想起來這些,楊立東都很難相信自己當初是怎麼堅持過來的。
日日忙碌在100多所公廁間
這些年裏,只要是自己工作範圍內的,楊立東想盡辦法也要認真完成,即使不該自己負責的,只要力所能及,他也從不含糊。
2001年冬天,建委環衛科撒融雪劑需要人手,楊立東主動報名,頂著寒風站在汽車上,每晚撒100袋融雪劑;面對非典疫情,楊立東主動為公廁噴灑消毒藥品,每天背著50多斤重的消毒藥品忙碌在朝陽區100多所公廁之間;2010年4月,楊立東在擔任環衛設施管理處處長助理後,便立刻找來了全區100多所公廁的分佈圖,騎上自行車逐一查看,白天走,晚上做筆記,不到幾天,他就準確掌握了100多所公廁的位置和管理員的名字。
這些年,楊立東先後獲得了長春市“金牌工人”、長春市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大大小小的榮譽,可面對著獎盃和證書,楊立東心中卻裝滿了對妻兒的愧疚。工作中,只要哪有投訴,哪便有他的身影,可在家庭裏,他卻一直都扮演著缺席的角色。
小年夜 電話裏和新婚妻子團聚
2000年農曆小年,忙碌了一整年,終於可以上完半天班就回家看看媳婦了,想到這些,楊立東心裏別提多開心。可剛到單位不久,便接到了在雨篷上焊旗桿,接綵燈的任務,因為過小年,單位裏人手很少,修理班只有兩個人,另外一位同事還在辦公室裏幫忙整理和打印材料,楊立東便主動一個人接下了活。
室外零下三十多攝氏度,鼻涕不聽話地一個勁兒往外流。因為想要早點完成任務,中午吃飯休息的時間,楊立東都沒敢浪費。
17時許,急匆匆地趕到客運站的楊立東,得知回家的客車早就開走了,電話亭裏,他拿起聽筒,不知該對另一頭的新婚妻子説些什麼才好。從兜裏掏出本來打算買回家車票的錢,楊立東買了兩個烤地瓜,地瓜聞起來挺香的,可怎麼到了自己嘴裏,卻啥滋味都沒有。
天漸漸地暗了,每家每戶亮起的燈光,柔和而又溫馨,可這縷縷光線透過玻璃,卻刺痛著楊立東的心,讓他早已忘卻了因為寒冷而凍得發疼的雙腳。
公廁旁 得知妻子順利産下兒子
雖然有了上次的教訓,可楊立東還是沒“長記性”。2001年春節過後,楊立東帶著懷孕的妻子從老家農安縣搬到了綠園區車家村。時值朝陽區翻建公廁,考慮到時間緊迫,本是負責檢查工作的楊立東主動當起了力工和瓦工,一幹就到後半夜,好幾天不回家成了經常的事。
“孩子他爸,今天陪我去醫院做做檢查吧。”有孕在身的妻子打來電話。“我這還有活兒呢,你自己打車去吧。”妻子聽到楊立東的話,憋在肚子裏的怨氣再也忍不住了,“孩子眼看著要生了,到底啥重要啊,要是孩子出了事,我恨你一輩子。”“啪”地一聲,沒容得楊立東開口解釋,妻子狠狠地挂斷了電話。
2001年9月26日,醫院裏,妻子産下了自己的寶貝兒子,公廁旁,正在工作的楊立東接到喜訊,樂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兒子抱怨父親 從不陪自己過週末
每逢週日,楊立東的工作比往日更加繁忙,兒子已經11歲了,可自己卻從來沒有機會趁著週末陪孩子出去好好地玩玩。
“爸,不幹這活不行嗎?”這話,兒子不知道當著楊立東的面,問了多少次,可每次,楊立東只是笑笑,不是孩子的問題把他難住了,只是這份工作,在他的心裏一直放不下,幹了十多年,和這工作有感情了,真的捨不得。(記者 陳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