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全國大學生就業公益計劃 >

新疆萬名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5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2008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後公開招聘6380名大學生“村官”,各地州也積極選派4317名大學生到農村任職。廣大大學生“村官”在艱苦複雜環境中,用青春譜寫人生,用行動奉獻基層,特別是在發展經濟、維護穩定、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贏得各族群眾的讚譽和認可,在建設新農村的舞臺上唱響了屬於他們自己的青春之歌。
        向朋友借錢幫村裏修防洪壩
        “我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任職。”這是大學生“村官”李揚任職前談話時提出的要求。
        被分配到昌吉市邊遠的阿什裏鄉胡阿根村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後不久,李揚在與村民交談中得知,每年春季都有不同程度的融雪性洪水涌入村裏,給群眾造成嚴重損失。實地調研後,他決定修建防洪壩。沒有資金,他就拿出自己的工資,甚至向朋友籌借。當水泥運到村裏時,村民們才知道新來的副書記的打算,淳樸的哈薩克族村民都自發報名出力修建堤壩。李揚每天和村民們一起在工地上幹活。兩個月後,當一條高1米的防洪壩堅實地立在村旁時,全村群眾像過節一樣在堤壩旁的草地上彈起冬不拉、跳起“黑走馬”。當年村委會換屆,李揚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
        新疆各地大學生“村官”把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實際行動獲得群眾的信任,用業績贏得群眾的尊重。
        青河縣阿熱勒托別鄉巴斯克阿哈仁村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副書記加林?6?1卡卡夏,做通父母思想工作,拿出家中全部積蓄5萬元,在自家地裏蓋起高標準育養圈,引進56隻絨山羊、2隻褐牛,進行科學養殖,一年後凈掙3萬元。這讓村裏220多戶群眾對這個剛畢業的“小孩子”刮目相看,紛紛要求入股或托養。在他的組織下,村裏成立了良種養殖協會,縣裏3家企業主動上門與他簽訂長期供銷合同。如今,村民人均收入從2007年的4300元提高到5700元。
        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民族鄉角薩特村地處偏遠、環境惡劣,村裏一直較為貧窮而且治安較差。“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人、越鍛鍊人。”2008年,娜仁圖亞?6?1烏確加甫堅定地選擇了去角薩特村。“既然選擇了,就要做好,不能給大學生‘村官’這個名字抹黑。”娜仁圖亞在第一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同年9月,娜仁圖亞勇敢地接受了“村村通”道路建設任務。一個月的築路讓她的膚色變“健康”了,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黑丫頭”。憑著頑強的精神,兩年來,她不僅出色完成了道路修築任務,而且在角薩特村幹了許多實事。
        抗擊自然災害時用身軀築起堅實屏障
        今年4月,受雨雪過多天氣影響,呼圖壁縣五工臺鎮五工臺村的484戶群眾、近90%未完成春耕播種。“由村黨組織與縣種子站協商置換種子,村幹部&&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在村“兩委”會上,任村黨總支副書記的女大學生“村官”陳靜提出了應對辦法和思路。在村黨組織和縣種子站的支持下,黨員群眾大會一致通過了她的産業結構調整提議。5月中旬,天一放晴,她立即組織群眾抓緊耕種,完成了1.6萬餘畝耕地的播種。
新疆各地環境差異性大,各類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當災害一次次降臨時,大學生“村官”們同村裏黨員幹部群眾一道,迎難而上、衝鋒在前,用年輕的身軀為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築起了一道道堅實屏障。
        2009年11月起,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出現持續近一個月的強降雪天氣。三地大學生“村官”迅速行動,投入抗雪救災工作。塔城市阿不都拉鄉中阿北村村民阿米娜家的一間土房被壓塌,另外兩間成了危房。因為丈夫身體殘疾,她家家境不富裕。大學生“村官”、村黨支部書記梁山松得知情況後,帶著村裏幾名黨員幹部迅速趕到阿米娜家,冒著嚴寒和被砸傷的危險,轉移她的家人和財物,2個多小時後,阿米娜家裏的財物被妥善安置。這時,梁山松才感到手腳發木、發脹,襪子與鞋子被雪水粘在了一起,脫都脫不下來。阿米娜心疼地流下了眼淚:“有像你這樣幹活的,不要命了嗎?”“我身體棒著呢!”説完,梁山松塞給阿米娜300元錢,轉身消失在茫茫的風雪中。
        今年3月,吐魯番、哈密等地遭狂風侵襲,許多剛搭建好的大棚被摧毀,群眾經濟損失慘重。伊吾縣吐葫蘆鄉大學生“村官”阿孜古麗?6?1阿依買買提家中的3座大棚也被大風吹倒,但當年邁的父親打電話要她回家幫忙時,她以工作忙為由拒絕了父親。挂上電話的那一刻,她手中牢牢握著的是村民努爾別克家大棚上的牽引繩。一週後,她回家看到父親還在忙活時,雙眼頓時噙滿了淚水。那一次,托克遜縣52名大學生“村官”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受損大棚61座,搶植受損葡萄林2200多畝,轉移被困群眾400多人。
        發揮科技優勢指導農民科學務農
        在托裏縣烏雪特鄉克孜勒亞村,提起黨支部書記助理木哈白提?6?1阿迪勒江,誰都不會忘記,剛上任的她提出安裝滴灌實行科技致富時,得到的是譏諷和不信任,人們不相信這個女娃娃能給他們帶來發展。但誰也沒有忘記村民大會上她那擲地有聲的話語:“這1.2萬元是我一年的工資,如果大家安裝滴灌沒有成功,我的工資全部交給村集體。”她的赤誠和執著感動了全村群眾,全村5000余畝地全部安裝了節水滴灌。當年,人均增收150元。
        新疆偏遠地區農牧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靠天吃飯,牧民逐草而居。各地大學生“村官”發揮有文化懂科技的優勢,指導農牧民科學務農,引導富餘勞動力轉移,幫助群眾理清發展思路,在廣闊田野上留下了一個個感人故事。
        且末縣奧依亞依拉克鄉蘇塘村是典型的牧民聚居村,牧民過慣了放羊牧馬的生活,收入渠道單一。艾則孜?6?1阿西木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大連一家公司的邀請,回家當上了村委會副主任。為實現富餘勞動力轉移增收,他連續37天逐戶走訪130余名牧民,談自己在外的經歷,講鄰村青年外出務工的收益。其間,他全身上下摔傷凍傷20余處,即使在重感冒暈倒時,手裏還緊緊攥著全村的勞務輸出計劃和名單。在他的努力下,全村67名年輕人中40多人前往秦皇島務工。當牧民們收到從外地寄來的匯款時,都高興地豎起大拇指誇艾則孜?6?1阿西木。
        大學生“村官”們還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關愛身邊的各族群眾,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架起民族團結的橋梁。為了幫村民吐遜?6?1熱合曼聯絡賣瓜,大學生張超頂著烈日跑遍了喀什地區每一個瓜果批發零售點,瓜全部賣完,他卻不曾嘗過一口瓜。他會忘記和女朋友的約會,但卻不會忘記去看望村裏“五保戶”依明?6?1吾斯曼老人,為老人送米送油。
        老人逢人便説:“以前我對漢族幹部不太信任,沒想到張超卻主動來認了我這個‘窮親戚’,漢族幹部好!大學生‘村官’好!”
        《中國教育報》2010年10月2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