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提高勞動報酬佔GDP比重 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3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行業之間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增長和百姓預期存在差距、低收入者勞動報酬偏低——收入話題每一次被提起,都牽動著社會的神經。

  作為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參與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認為,解決收入分配的出發點應該著重放在提高勞動報酬上。只有用合理的勞動報酬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分蛋糕中佔有更多的優勢,社會財富的蛋糕才能做得更大。

  李鳳其和妻子都是環衛工人,十幾年前,他們離開安徽老家來到上海,這麼多年來,由於收入微薄,他們一直不能把兒女接到身邊。

  2011年,上海市出臺了“23號文件”,這份文件的核心就是建立環衛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這讓李鳳其和工友們的工資得到了提高,平均每名工人的月薪達到2000元左右。加薪後,李鳳其兩口子一個月有了4000元的收入,這讓他們有了底氣,把遠在安徽的兒子和女兒接到了身邊。

  蘇海南指出,2012年年底,我國將有70%已建工會組織的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這一比例在明年將達到80%。

  “當前,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分配差距在拉大,尤其城鄉分配不公,這是分配秩序不規範的表現。”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建議,要格外重視“提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的整體方案。在未來,提高勞動報酬在GDP中的佔比將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突破口。

  在河南省葉縣,記者見到了一家合作社的負責人衛明陽,他一共流轉了157戶農民的3180畝土地,除了給農民的錢和糧食,他每年還能有10多萬的收入,2011年加入合作社的農民人均增收30%。

  在我國,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集約化、現代化生産既提高了收成,又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讓當地的農業生産結構和水平大大提升。

  與此相伴的是,近年我國給農民種糧的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四補貼”資金不斷增加,2011年總額高達1406億元。

  在系列政策的利好下,2011年,全國農村居民收入達到6977元,增量超過1000元,創歷史新高;增幅超過11%,是自1985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城鄉收入差距也從2009年的3.33倍,縮小到了2011年的3.13倍。

  專家指出,居民收入增加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來源:2011年,中央財政民生支出達11659.31億元,比上年增長30.7%;2011年,個稅起徵點從2500元調整至3500元,大約會減少100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讓利於民;2011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高10%,達到1531元,這是連續第8年上調。

  “説到中國收入分配格局,‘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模型經常被作為理想的目標。”宋曉梧指出,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把社會成員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是伴隨經濟發展不斷調整的過程。這就需要大力提高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讓低收入者向中等收入者靠攏;提升勞動技能和自主創業,讓中等收入的人群增加。同時,要加緊解決壟斷行業過高收入等不合理現象,規範收入分配秩序。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貧富差距
  • 勞動報酬
  • 基尼系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