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補齊農村醫療短板需關注基層醫生冷暖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4日 14: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媒體報道,我國各級醫學院校每年招錄的醫學生,約有60萬人,最後只有約10萬人能成為醫生,造成了大量人才浪費。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全科醫生匱乏,按照理想比例,中國至少應配備60萬名全科醫生,但我國目前只有7.8萬人,且素質不容樂觀。

  50萬醫學畢業生轉行,農村醫生缺口53萬——這就是醫療市場人才結構性失衡的現狀。“醫改推進了多年,核心因素是人,卓越醫生改革是在為醫改‘加力'”,這是醫改專家對“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普遍評價。“十二五”醫改規劃指出,新一輪醫改的重點是縣級基層醫院,力爭到2015年讓老百姓“大病不出縣”。然而,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裏,高學歷的醫生嚴重不足卻是一個重要掣肘因素。

  “醫者仁術”,然而,要培育基層鄉村醫護人員的序列結構,顯然靠“仁”是不夠的。《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1年年底,全國的衛生技術人員一共620.3萬人,其中,各級醫院佔了370.6萬人,社區衛生站和鄉鎮衛生院合計卻不足200萬人。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全國醫院數量共約2萬家,而社區和鄉鎮衛生院(站)加起來,超過了7萬個。《公報》還顯示,2011年年底,鄉村醫生和衛生員一共112.6萬人,卻要服務66萬多個村衛生室。人少、流動性大、服務面廣,這是鄉村醫生群體的真實寫照。

  “卓越計劃”為培養鄉村醫生開了個好頭:一者,它以市場化的“訂單模式”為母版,改革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習慣,凸顯“專才專用”特色。具體而言,就是探索“3+2”的初級全科醫生培養新範式,深化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本科醫學教育改革,培養能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病人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的全科醫生;二者,它以高規格的頂層設計為思路,立足基層醫衛機構的現狀,彰顯制度的前瞻思維。該項目自2010年起,由教育部、衛生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等聯合實施,目前已在中西部地區22個省(區、市)的68所高校連續3年招收定向培養醫學生,已招錄接受免費教育的醫學生1.5萬人,目標則是要“爭取讓中西部每個鄉鎮衛生院,都能增配一名醫學本科生”。

  再過3年,第一批“卓越計劃”畢業生就能回到家鄉去,為鄉親們服務,為基層留下好醫生。但從更長遠來看,“卓越計劃”也許只是留住鄉村醫生的第一步。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陳仲強就談到,在縣鄉村調研中發現,“村醫待遇不如獸醫”:一是村醫沒有正式的編制,給牲畜看病的獸醫有國家正式編制,有學歷層次的要求;二是村醫的繼續教育沒有著落;三是村醫的收入,相當於所在村的平均水平或者略低一點。

  可見,在“卓越計劃”培養基層醫生之後,更關鍵的還是要創設制度條件、完善續接政策,真正留住鄉村醫生。於此而言,起碼有兩點期待:最基本的是切實提升基層鄉村醫生的薪資待遇與發展環境,建議將其納入到新醫改的政策考量中去,關注基層鄉村醫生的冷暖,不是一種過渡安排,而應上升為國家制度,以宏觀調控的力量解決醫生資源配置中的兩極分化;此外,應借鑒師資安排的輪替制度等,為鄉村醫生進城、城市醫生下鄉打通體制通道,防止職業位次的固化。

  新醫改的福祉要靠人來實現,在更廣闊而艱苦的農村,基層醫生的境遇某種意義上就是基層群眾診療水平與醫療福利的“晴雨錶”。“卓越計劃”是留住鄉村醫生的第一步,有了這堅實的一步,對於均衡城鄉醫療資源、提升全民醫保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也正因為有了這積極的第一步,我們才對接下去的“每一步”充滿期待,而鄉村醫生的未來,也當有更精彩的制度安排。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
  • 醫改
  • 農村醫療
  • 鄉村醫生
  • 醫療資源
  • 基層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