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這個月,廣州的“剪愛”活動引起廣泛關注,這個案例也引發公益界人士的思考。很多人將其看成一次成功的公益創新,從效果上看,其以時間之短、關注度之高、籌款速度之快,創造了廣州公益歷史的新紀錄。
新傳媒時代,微博正成為微公益的實現平臺
一個引起業界關注的公益案例
事情本身並不複雜。
罹患白血病的劉碧心需要60萬元手術費,她的父親劉任能是廣州一名普通美發師,面對困境,他選擇有尊嚴的受助——以更加辛勤地理髮為女兒籌款。
這種精神打動了很多人。媒體第一時間介入。
廣州電視臺G4欄目報道了此事,2月初,G4欄目和劉任能所在的公司聯合策劃了一個“十店義剪”活動,併發出微博號召市民參加。經由微博這種最新的傳播手段,“義剪”迅速吸引了更多媒體人的關注,廣東電視臺記者劉穎婷隨即發表自己的建議:“可否把範圍擴大,進行全城義剪?”這個提議在微博上引發強烈反響,很多媒體人和公益熱心人士紛紛贊同,隨後的幾天裏,他們聚集起來商討全城義剪的行動方案,並將義剪日期定在2月12日。
隨後,廣州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對小碧心的遭遇進行了廣泛報道,並倡議市民積極參與即將開展的義剪活動,産生了驚人的宣傳效果。12日、13日兩天義剪,共有2700多名市民前來剪髮、捐款,共籌得善款人民幣39.3萬多元、港幣1102.4元、美金20元。“廣東電臺也利用其對車主的宣傳效應,呼籲廣大車主對義剪活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後來很多廣州出租車司機自願接送剪髮捐款的市民,免10元起步價,甚至完全免費送乘客。”新快報的鄧毅富説。
“微基金後來參與進來,由於‘義剪’已經在網上有比較廣泛的影響,他們發起了網上募捐,還推出了一個‘愛心剪髮卡’。網上不僅募捐到27萬元,也對我們的‘義剪’産生了很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一位網名叫巴索風雲的公益熱心人士説。加之廣州地鐵、廣州市政府新聞辦等官方微博的推薦,“全城義剪”活動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合作中獲得互補與雙贏,産生了聚合效應。
你幫了我,我也回報你
一個互惠互利的公益新模式
“相比于傳統的單向救助,這次的義剪可以説是一種比較新的模式。”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談方認為:“與其説這是‘有尊嚴的受助’,不如説是一種‘互暖’。更準確的應該是‘你幫了我,我也回報你’。雙方的關係從過去單向的幫助,變成了互惠互利。”它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利他來助己。還有,這個案例中受助者不是單個人,而是由多個理髮師一同剪髮籌錢,改變了過去受助者孤立的境地,變成了一次集體的受助。
談方認為,這個案例還有一個更引人關注的特點,就是它借助新媒體得到了強大的傳播效果。這其中,媒體的力量功不可沒,特別是微博、網絡等最新的傳播媒介,速度快、受眾廣。還有就是這個活動從策劃到啟動都是社會力量主導,比如行業力量、公益組織、媒體等,多種力量各取所長,最終形成合力。
儘管在一些人看來,這種救助模式成本太高,沒有可推廣性,但談方不這麼認為,他説,此次行動還談不上舉全城之力,現在,中國的慈善資源非常豐富,民間行善的願望非常強烈,遠不是一次義剪能夠釋放完的。這個事情説明,社會力量完全可以很好地運用到慈善中來,關鍵是要尋找一個可信賴的平臺、可接受的方式和可參加的機會。
涉及到如此大數額的善款,如何確保其資金運行的透明、規範?劉穎婷介紹説,“義剪”活動策劃初期,他們發現好幾家報道小碧心遭遇的媒體都開設了捐款賬戶,加上劉任能個人的賬戶,多個賬戶管理易造成混亂和資金監管的困難。為此,他們商討將這些賬戶合併成一個,開設在廣州家康義工組織。同時,由家康義工通過微博的形式實時公佈收到的善款數額,盡可能減少公眾質疑。“對慈善活動的規範和善款的管理,遵從的原則就是透明、公開,建立一套透明公開的制度體系至關重要。”談方説。
長久的、覆蓋面更廣的救助,尚不能靠公益
構築一個全社會參與的大病救助機制
小碧心是幸運的。但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多需要大病救助的兒童,情況尚沒有那麼樂觀。
在具體考察這個案例時,很多人認為要實現長久的、覆蓋面更廣的救助,尚不能靠公益,我們需要構築一個全社會參與的救助機制。以白血病為例,醫學統計顯示,全國的白血病發病率大概在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三左右,全國患兒不到十萬人。很多人就此認為,如果我們能有一種機制集中全社會的力量,讓政府、社會和個人都能參與其中,各自發揮力量,我們應該可以做到兒童大病醫療救助。
據巴索風雲介紹,在美國,兒童醫療救助已經達到了專業分工的地步。而在巴西,孩子可免費接受所有病的治療。“在很多國家,兒童醫療保險尤其是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險制度都是優先推進的。但在我國很多地方都還未起步。”
而在談方看來,無論政府的公共政策如何完善、救助機制如何健全,都不可能把所有的救助都包攬下來,社會力量永遠有發揮作用的空間。他認為,我們迫切需要構築一個救助機制,這種救助機制不單純靠政府,也不單純靠社會的,而是由政府、社會和個人合力構築的,有時候是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有時候又可以是以社會為主體,形式可以多樣化。(記者 賀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