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言人7月25日表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55萬人。二季度末,全國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中新網7月26日)
4.1%的失業率,相較于同期美國的9.2%,歐元區的9.8%,其優勢看似非同一般,但這種優勢並不能讓人樂觀,因為這僅僅是局限于城鎮地域的窄口徑就業統計,更多農村富餘勞力的就業情況,則淹沒于統計數據背後,不為人知。記得去年年底,人保部曾下發文件部署工作,要求從2011年1月1日起,農民工群體將正式被納入失業統計的範疇。時過半年,農民工版失業率統計卻依舊待字閨中,也看不到何時掀起蓋頭的些許跡象。
看到這樣的統計數據,陡然想起身邊的一件憾事。幾年前,筆者的姐姐從農村來到筆者所在的城市,在一個夜市上租了小攤兒,幾年下來,靠勤奮努力,逐漸積累了一些客戶資源。雖然掙得不多,但總算有些保障。然而,近來卻有消息稱,上面準備將所有攤位收回,轉租給本地戶籍人口。這意味著,好不容易在夜市站穩腳跟的姐姐,僅僅因為缺乏一紙本地戶口,而面臨被剝奪繼續在夜市謀生的機會,不得不另行謀劃生計。有一點不難理解,那便是隨著像我姐姐這樣的農村籍攤販的退出,城鎮人口的就業率必然得以推高,甚至超過發達國家。
從全國範圍看,按照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的總目標,目前早已層層分解,逐級一再加碼下達。在數字出政績的時代,在農民工版失業統計一再延宕且未進入政績評價範疇之時,越是積極推進這樣的目標,越意味著城鎮人口就業一馬當先,牢牢佔據著就業工作的頭把交椅。同時,它也意味著,未被納入統計範疇的農民工,將不得不為城鎮版失業率統計數據的更加可觀而作出某些犧牲。
也許有人會想到年復一年、愈演愈烈的"用工荒",樂觀地認為,這是農村人口就業從買方市場轉向賣方市場。"用工荒"本來就是一個極為矛盾的現象,如果這個現象所指群體寬泛,或者説城鎮就業人口樂意這些崗位,至少各地不會費盡心思專門給城鎮人口騰挪工作崗位。換句話講,"用工荒"本就是"民工荒"的代名詞,真正的潛臺詞無非是工作量大、薪資低、用工環境相對較差。順舉一例,今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在全國勞動關係工作座談會上曾表示,三年內基本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弦外之音無非是,雖然各級給予高度關注,但現階段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仍然較重,解決難度依然較大,否則不至於需要長達三年的時間。
一段時間以來,雖有少數農村就業者靠非凡意志打拼出自己的事業,但更大多數人則是被動扮演著城市用工需求的補充或者説配角角色,城市需要時極盡吶喊,甚至政府出面大肆宣傳,不需要時,又想方設法一腳踢開,這對農民工有何公平可言?
農民工失業率統計依舊待字閨中,這不僅事關勞動保障部門的公信力,更是農民工就業權利能否得到公平對待的前提之一。可以斷定,如果農民工就業現狀不能得到真實的反映,他們的就業權益很難得到與城鎮戶籍人口同等的重視,筆者姐姐的遭遇就不可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