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安利一億元建基金會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由於行業主管單位不好找、又不能少,而在基金會運作時有權管又不好管,在公益圈被戲稱“婆婆”。安利註冊基金會,民政部主動承擔起了“婆婆”的角色,大大加速了註冊過程。

  5月31日,由安利(中國)出資一億元建立的安利公益基金會在北京舉行成立儀式,這是中國第一家由跨國企業出資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對於它的誕生,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也是安利中國的創始人鄭李錦芬只是輕描淡寫地用“敢於嘗試”四個字總結,但它成立的背後實際凝結著安利中國和民政部的大量努力。最後基金會的審批更是經過了國務院主管副總理的批准。

  專家認為,跨國企業成立基金會有利於公益主體多元化,更有利於公益回歸民間本質。企業紛紛成立自己的基金會,也給目前主要從企業獲得捐款的公募基金會帶來挑戰。

  率先“試水”並非偶然

  對於安利中國率先試水,成立第一個跨國企業出資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業內並沒有特別大的驚訝。因為自從1995年鄭李錦芬將安利帶進中國開始,“志願服務”和“公益捐贈”就一直是其標榜的企業文化重要組成。

  鄭李錦芬在很長的時間都是安利中國的掌門人,正是在她的推動下,安利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企業志願者組織——安利志願者協會。鄭李錦芬説:“安利相信每個人都願意做好事,只是缺少具體的途徑。”因此,公司在公益捐贈的同時,更注重營銷人員參與志願服務。

  據了解,截至2010年底,安利(中國)捐贈、贊助款項累計超過5.1億元人民幣,參與實施各類公益活動6500余項。安利志願者協會已經有6萬多名志願者。

  公益捐贈和志願服務一方面給社會建設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投入,另一方面對於公司來説也受益匪淺。據統計,安利這些年共獲各類嘉獎1800余項,並三度榮膺民政部“中華慈善獎”。

  企業公益將發生變化

  對於這樣一家做公益已經非常成熟且會獲得普遍認可的跨國企業,為什麼還要成立一個全國性的非公募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的實際掌門人、同時也是安利中國副總裁的余放理事長認為,企業成立公益基金會後,以“基金會”的形式和平臺,將對企業從事公益和履行社會責任帶來深刻的變化。

  首先是捐款層面。余放介紹,在沒有成立基金會之前,安利公司和員工通常是向其他基金會捐款來實現自己的愛心願望,但在安利基金會成立後,無論是公司還是員工,將可以更便捷地通過向自己的基金會捐款來進行愛心奉獻。

  其次則是志願者層面。在安利成立基金會之前,安利公司的6萬多名員工已經在全國登記註冊了187支志願者隊伍,志願者隊伍從法律上屬於社會團體,因此所謂的“安利志願者協會”,其實是在各地共青團下面的“安利志願者服務隊”的總稱。“我們有了自己的基金會後,這些志願者將會和基金會深度整合。6萬多名志願者將成為基金會實踐公益的主要力量。”

  註冊經由副總理批准

  余放介紹,安利最初是在2010年上半年提出成立一個非公募基金會的,從申請到今年1月最終獲註解冊大約半年的時間。儘管鄭李錦芬對成立基金會只用了“敢於嘗試”四個字進行輕描淡寫的評論,但記者了解到,由於是第一家跨國企業出資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和之前的基金會興辦主體相比又是一個新的突破,安利基金會的最後的審批是由主管民政的副總理親自批准的。根據目前雙重管理的體制,在民政部註冊一個基金會,首先需要找到一個國家部委級別的單位做基金會的“行業主管單位”,由於行業主管單位不好找、又不能少,而在基金會運作時有權管又不好管,在公益圈被戲稱“婆婆”。安利註冊基金會,民政部主動承擔起了“婆婆”的角色,大大加速了註冊過程。

  基金會方向仍為兒童

  雖然基金會在今年1月就成功冊,但一直到5月31日才正式宣佈成立。余放解釋,這半年的時間,基金會主要在尋找今後的目標方向。“兒童將仍然是安利公益基金會關注的主要方向。”余放説,為農村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捐建營養廚房的“春苗營養計劃”將是基金會的第一個新計劃。另外,原來安利(中國)已經開展多年的兩大公益項目——“彩虹支教計劃”和關注城市打工子弟讀書的“陽光成長計劃”,基金會也將全盤承接下來。

  根據安利公益基金會的規劃,未來3年其將投入5000萬元人民幣捐建1000個春苗營養廚房;投入1700萬元用於彩虹支教;投入1200萬元建立100所陽光圖書室。

  ■問答安利

  記者:安利公益基金會如何向社會透明?

  余放:我們會讓每一分錢都花得透明。除了嚴格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公佈財務信息;我們將定期邀請重大項目捐款方對項目進行回訪和監測;每個季度都會把項目進展情況以報告的形式遞交給主要的捐款方。

  記者:安利未來三年將支出7900萬做公益,接近總資産的八成,如何保持基金會的持續發展?

  鄭李錦芬:只要安利盈利,就一定會每年資助基金會,有安利企業做後盾,有安利公司數萬人的愛心支持,基金會的資金絕無問題。此外,安利會指定某些産品進行一對一的配比,顧客每購買一份産品,會捐出兩塊錢或者三塊錢,同時安利公司也會在每售出這樣一份産品時,從公司等額撥出兩塊錢或三塊錢。

  記者:與其他的非公募基金會相比,你們的優勢在哪?

  余放:安利擁有6萬人專門做公益慈善的團隊,在各省分公司的層面都有專人負責當地公益活動的策劃、執行、實施。專業團隊可以將資金資源、智力資源和志願者資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公益觀察

  就首個跨國企業出資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成立,本期公益聚焦欄目邀請了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對此進行探討。

  1.釋放鼓勵民間參與公益信號

  鄧國勝認為,安利公益基金會的成立,體現出政府鼓勵民間參與公益的態度,釋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同時越來越多的民間力量成為公益事業的主體,也在逐漸還原公益的民間本質。

  2.給公募基金會以挑戰和機遇

  徐永光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立自己的基金會,對目前公募基金會的募款帶來了一定挑戰。因為現在公募基金會的募款來源中,企業佔據了大多數,因此公募基金會未來要更加創新募款渠道,在公募上多下工夫。

  3.期望對草根社會組織有幫助

  徐永光還認為,企業成立非公募基金會希望能夠對民間社會組織有所幫助。目前民間社會組織發展不成熟,公募基金會由於其大多數捐贈都是定向型的,無法給予草根組織太多的幫助,而非公募基金會的資金則大多是非定向型的,希望企業的非公募基金會能夠積極幫助中國民間草根社會組織的成長。

  4.將企業專業運作帶進公益界

  黃震表示,美國基金會的産生就是借鑒了企業的治理模式而形成的,企業治理模式對非公募基金會有借鑒意義,比如在決策規則、議事制度、權利制衡等方面,企業治理結構的核心是分權、制衡,有了分權,就便於問責,企業股東利益最大化等思路能夠有效地保障基金會效率最大化。

責任編輯:李素江

熱詞:

  • CNTV
  • 愛公益
  • 公益資訊
  • 安利中國
  • 公益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