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公益時報:企業做公益為何屢遭指責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6日 13: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無論贊成還是反對,不管經歷了怎樣的坎坷,李連杰的壹基金還是在堅持。歷經改革開放30年,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們開始有了自我覺悟,行善事,做公益,是很多本土企業家在盈利之後履行社會責任的第一選擇。

  但是在媒體的聚光燈和放大鏡下,眾多的中國企業家在公益的道路上總是遭遇各種非議。2008年,王石和馬雲因為"捐款門"身價大跌;而同樣在汶川救援中涌現出來的"中國首善"陳光標近年來也是麻煩不斷,捐款被當做作秀,逼得陳光標硬著頭皮喊出"暴力慈善"的口號,實則也是對媒體非議的一種反抗。

  在IT互聯網行業,"江南二馬"也是始終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被公眾誤解和"斥責"也是常有的事。互聯網行業向來不缺乏話題和爭議,3Q大戰剛剛消停不久,近日又有國內著名社會學者,教育家陶宏開炮轟夢天堂網絡公司的"西藏祈福活動",指責其"披著公益的外衣,實則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打著去西藏做公益活動的幌子,用網絡遊戲的"妖魔鬼怪"玷污西藏聖土。一時引發網絡眾多聲討,支持與反對的兩個陣營也是在隔空論戰,爭論不休。

  本來是一個在網絡微博上引發的話題,卻不得不再次將我們的視線拉回到了之前的話題上來──企業做公益為何這麼難?

  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的企業,首先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在獲取經營利益的時候也要兼顧社會責任。但正是因為經濟利益僅僅是企業的財務賬目,與大眾無關;而社會責任卻關乎更多的群體組織,因此圍觀者眾多。受益者自然心存感激,但是更多沒受益的往往心懷不滿,因此對企業和公眾人物的公益行為紛紛指責,妄加評論。

  例如,陶宏開教授針對夢天堂網絡公司的質疑:"夢天堂的樊小寧説他們的西藏行完全無任何商業目的,誰會相信呢?其實商家在商言商並不為過,但除了言商之外還要言德!…我從未反對尋求商業利益,但要兼顧社會責任。"專家教授一向代表公眾言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於企業的各種行為均理解為"在商言商".殊不知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組成細胞,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發展經濟,提供産品,讓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道義和道德責任,顯然有些本末倒置了。對此,樊小寧代表企業管理者大膽的説了一句真話:"企業還是要在商言商,把生意做好了才能給國家納稅,解決就業,為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做好企業是每個老闆對於社會的最大責任。"

  社會分工決定了企業作為經濟體應該做的事情,企業是否做公益完全應該完全遵照企業的自願,而非輿論施壓,更非政策強迫。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企業的確用公益行為來行炒作、推廣之事,但是無論如何,只要企業真正的為社會發展出錢出力了,我們就應當給予掌聲和歡迎。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加入社會公益的行業中來時,我們更多的是應該給予鼓勵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