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1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如果説“巴比慈善晚宴”、“陳光標承諾裸捐”,這種靠名人財富轉移來實現的公益,令人矚目。那麼,與之相對的“微公益”就顯得低調很多,它強調的是全民參與並創造價值。因為,公益不應該僅僅是出現災難時候的援手,更應該成為我們的生活態度。
近日,在美國馬裏蘭州的首府安納波利斯,人們熱情四溢地投身到“北極熊冬泳”活動中,意在為馬裏蘭州特奧會籌集資金。
當天天氣晴好,在現場近萬名觀眾的注視下,許多參加者早已穿好了泳衣躍躍欲試。不少人還把自己喬裝打扮成聖誕老人、小精靈、馴鹿、搖滾明星、建築工人等的模樣。雖然要忍受冰冷海水,但參與者都認為這樣做非常值得,心中暖意融融。
“北極熊”冬泳創辦于1920年,剛開始只有少數幾個人參加。今年這項活動進入第91年,並且已經發展成群眾性迎新年傳統體育活動。這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冬泳活動。在這些通過冬泳投身慈善事業的隊伍中,除了年輕人外,還有不少老人和小孩。在很多人看來,如今的冬泳活動更是一種獨特、頗具新意的慈善方式,勇敢而積極參與其中,無疑是為即將在馬裏蘭州舉辦的特奧會獻出自己一份綿力。此外,主辦方還呼籲參加者帶一些不易腐爛的食品,捐給食物周濟庫。
為籌善款每天都跑“馬拉松”
除了集體參加公益外,也有不少人通過自己的方式為慈善事業獻出力量。一個馬拉松長達42公里,很多人或許連半程馬拉松都跑不下來,然而,英國卻有這樣一個“馬拉松狂人”,能在105天裏連跑105個馬拉松,他就是30歲的英語老師尼爾 列儂。
自去年9月開始,列儂從布賴特市出發,繞著英國海岸開始他的馬拉松之旅。每天,身上戴一個衛星定位裝置的列儂花7小時跑步,抵達終點他就會在路面上做個記號,而這就是次日的起點。不久前,跑破很多雙球鞋的列儂抵達終點布萊頓碼頭。
和很多極限運動挑戰者一樣,列儂這次冒險的目的是為一家癌症研究機構籌集善款。但有意思的是,列儂剛在網站上宣佈自己的挑戰計劃時,很多英國人都對他持懷疑態度。有人質疑他這種做法是為了出名,還有人不能理解他的行為,因為一般人不會拿生命開玩笑。然而,列儂卻不以為意,正如他所説,“我不介意別人説什麼,我只管朝自己的目標跑下去。幸運的是,我完成了這次冒險之旅,而且籌集到的善款也超過了1萬英鎊。”對於是否可以破吉尼斯紀錄,列儂表示,“我的成績能被吉尼斯認可,當然最好。不認可,也無所謂。我的爺爺和外公都死於癌症,我一直很想為癌症患者做點什麼,因為我不想看到孩子們和我一樣過早地失去親人。”
“微公益”匯集大力量
或許,還有許許多多和列儂一樣的愛心使者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於慈善公益事業,但無論是哪種形式,都集聚了沉甸甸的愛和關懷,這種行為也就是時下最流行的“微公益”。“微公益”,顧名思義,就是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積少成多。當互聯網和資訊變得發達,當召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變得不再複雜,有不少人開始借助網絡的力量,召集到更多的普通人以集體的力量來實現公益理想。“微公益”行動的兩大要素,一是簡單,要讓很多人可以參與其中;二是有效,通過大量普通人的參與可以使受助者産生真正的改變。
在國外,“微公益”發展至今已比較成熟。美國網絡籌款活動先驅約翰 布林2007年創辦freerice網站,網民捐出的米粒從第一天的幾百粒到現在一天達近1億粒。這場分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群眾運動在舉手之間為那些因饑餓而掙紮在生死邊緣的近萬人爭得溫飽。
大公益時代,通常只有社會名流和慈善機構才是公益的主體,普通人只能充當公益圍觀者。然而,在“微公益”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體,隨時都能在網絡上發起一場公益救援,甚至有時候發起人、受助人可以是同一個人。微公益的“微”則恰恰強調參與的平民性、簡單性。其實公益很簡單,當我們走在馬路上,看到一個路面上飄動的塑料袋,撿起來,然後放到正確的分類垃圾箱中,你就做了兩件公益的事情。“微公益”是一種零門檻、零負擔、追求創意的慈善公益方式,不僅僅是捐款捐物,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參與方式,比如“鉛筆換校舍”活動,有的選擇用物品交換,有的捐出個人物品進行愛心拍賣,有的不斷轉發評論,從精神上支援,這些都是“微公益”的參與形式。“微公益”的做法、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微公益”最最關鍵的是它的啟迪作用,它能啟迪大家主動地去關心身邊的人、物和環境,這才關乎慈善公益事業最本質的意義。
我們如何參與“微公益”
微博慈善愛心行動轉帖。在微博上展開的公益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慈善方式。捐款救災、微博尋人、保護動物等等,都成為微博公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細流成河,微博是信息的快速傳遞者,你的每一次轉發,都是一份愛的力量。
參加公益旅遊。在美國,公益旅遊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度假方式。去非洲做動物保護工作,去雨林保護樹木,去印度當社區義工,這些在領略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又能感受到幫助他人樂趣的公益旅遊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人。在我國,也有一些旅行社和機構陸續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公益旅遊活動。現在,植樹自駕遊、進山助學遊、地震遺址遊、踏青捉蛾遊等眾多公益旅遊路線也受到了旅行社和旅遊者的雙重青睞。
參加以物換物的公益活動。通過交換物品,將愛心傳遞下去,最終再把換得的所有物品公開拍賣,最終拍得的善款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