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徐永光:暴力慈善是對慈善專業人士的一種羞辱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1日 13: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公益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

  37歲時曾被任命為團中央組織部部長。他從團中央退下來後,創辦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並動員社會力量捐助失學貧困兒童,也就是隨後被評價為 “中國最具影響力社會公益品牌”的“希望工程”。

  昨日,希望工程創始人、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來到四川大學,為來自全省的221名廳、處級幹部進行群團工作培訓。對創建希望工程,曾有人評價他“放著團中央組織部長不當,卻去當了手心朝上的 ‘高級乞丐’”。

  關於辭官做慈善 “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提起“希望工程”,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那張能瞬間打動人心的“大眼睛”。昨日,徐永光一聽記者提起“大眼睛女孩”,臉上的微笑頓顯慈愛:“蘇明娟啊,她現在已經在銀行工作。”

  徐永光37歲時曾被任命為團中央組織部部長。1986年,他在廣西待過兩個月,“當地農村教育發展落後,失學問題非常嚴峻。”於是,他“不假思索”從團中央退下來,創辦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並動員社會力量捐助失學貧困兒童,也就是隨後被評價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社會公益品牌”的“希望工程”。那一年是1989年,他40歲。

  對這段經歷,有人評價徐永光“放著團中央組織部長不當,卻去當手心朝上的‘高級乞丐’”。提起那段經歷,徐永光回憶説,有朋友勸他時用過“深惡痛絕”這樣的詞,他93歲的母親到現在還説“你不做官啊,太不值。”

  憶及當時面臨的種種反對,他昨日對記者説:“我就是喜歡做一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關於富人慈善 期盼更多富人了解散財之道

  對廣泛關注的富人捐助,徐永光認為:“中國的慈善事業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他説,中國富人像美國富人那樣捐財産的條件還不成熟,社會輿論也不宜借此製造壓力,以捐款多少來評論富人為富“有仁”抑或“不仁”。“當下中國富人首要的社會責任不在捐款多少。”他説,而首先在於做好給消費者提供合格的産品、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等基本社會責任。“期望中國慈善事業的制度環境儘快得到改善,也期盼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富人開始了解散財之道,變只會開捐贈支票為出資興辦慈善機構——非公募基金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公益慈善領域進行獨立操作、專業管理。”

  針對部分人的“暴力慈善”,徐永光説:“高調慈善是可以的,你想高調就高調。問題是,以犧牲受助人的尊嚴來獲得自己的滿足,這就是一種暴力。”他説,在國外,這個問題上是被提高到道德問題的高度。他説,“暴力慈善”的做法,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説,是對專業人士的一種羞辱”。他説:“這些是做慈善的道德,你完全可以做更好的一種模式。”

  對話

  民間公益機構是“發動機”

  記者:四川在經歷“512”地震後,“慈善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方面是否體現了新的特點?

  徐永光:四川和其他地方比,有很多抗震救災後總結出的經驗。比如有已經初具規模的社會服務機構,對災後社會重建,能起到很好作用。此外,災難緊急救援的志願服務體系也在四川形成,比如玉樹地震、盈江地震,第一批救援的志願者都來自四川。這些都是四川經歷“512”後發展起來的。這些都是非常好的。

  記者:目前有很多民間機構也在從事公益的行為,你如何看待?

  徐永光:民間公益機構或基金會,是社會創新的發動機。工青婦等群團組織,應該擔當起培育這些社會組織的責任。

  聲音

  在慈善資源的管理和配置上,應進行改革轉型,逐步實現慈善資源由民間回到民間的正向流動。

——談慈善資源改革

  陽光是最好的殺蟲劑,社會監督是慈善組織的保護神。

——談慈善監督

  要通過平等競爭,保證慈善資源向最有效率的機構流動,實行優勝劣汰,保持慈善行業機體的健康和活力。

——談慈善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