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別輕言兒童救助流於形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3日 12: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警惕救助流於形式,又不能輕言“流於形式”。救助很複雜、很艱巨,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歲末年初,流浪乞討兒童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記者日前赴上海、安徽等地調查發現,對流浪乞兒的救助遭遇一些困難,有流於形式的趨向。主要問題有:其一,救助者熱心,被助者冷淡。其二,流浪兒童來源地和救助地對接不夠。其三,治標不治本,簡單救助只是臨時措施,貧困使被救兒童還會走出來乞討。

  救助很難深入和治本,以至流於形式,這是預料中的結果。早在救助行動啟動之初,就有不少專家潑冷水,認為這會像一陣風,喧囂過後並不能帶來實質性改變。他們判斷的依據是,流浪乞兒的問題非常複雜,其後糾纏著許多複雜的、深層次的制度性問題,比如社會保障制度、兒童權利立法等。這些本源問題不解決,救助就容易流於形式。

  這種形式化當然必須警惕。不要以為只有救助者的熱情就夠了,還要尊重被救者的態度,否則,將可能引發衝突和反感,使救助失去社會支持;然後,要有完善的社會合作,不僅是城市單方的行動,還需要取得流浪兒童來源地政府相關部門的對接支持;再者,流浪乞討的根在貧困,對殘疾流浪兒童解救和遣返後,如果不解決現實生活難題,解救行動只能是臨時措施。

  當然,媒體也要超越對新聞熱點的浮躁關注,致力於尋求那些能複製到每個個案上的制度建設,比如呼籲相關立法,形成常態救助機制,使救助形成規範化的合作。日前,連續3年就兒童保障問題向政協大會提交提案的全國政協委員韓紅,這次又拿出了“完善國家干預機制,促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提案草稿。這種做法就值得肯定。(新華社3月1日電)

  警惕救助流於形式,同時,又不能輕言“流於形式”。救助是很複雜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流浪乞討兒童背後糾結的每一個社會問題,可能都觸及了社會的深層問題,如貧富差距、保障缺位、法律缺失、福利低下等。其實,打拐和救助至今才一個多月,短時間內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算不錯,輿論重視,媒體行動,公民響應,政府跟進,代表委員呼籲,體現了政府和社會力量越來越嫻熟的合作。

  因此,輕言“救助流於形式”,這本身就有些急功近利。冀望立竿見影是一種苛求,相比“流於形式”,我倒更擔心“輕言流於形式”後的浮躁和消極。

  其實,形式也不一定就全是貶義詞。短時間內能建成救助流浪乞兒的“形式框架”,探索救助模式,在行動中發現問題,提起社會的重視,也是不錯的成績。這是長期的社會行動,長期的制度建設,形式框架建起來了,接著就需要往這個形式中填充內容。畢竟,立法需要時間,發現問題需要時間,建立對接機制需要時間,完全治本更需要時間。

公益關鍵詞:

          

         低碳         艾滋病     戒煙     無償獻血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