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6日 11: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貴州都市報
36年來,吳仕美克服各種艱難困苦,獨自用愛心撐起這座養老院。
從1975年第一次無償收養了一對90多歲老夫婦至今,36年來,遵義仕美愛心養老院院長吳仕美,以她的愛心,無償贍養了568名孤寡殘疾老人,併為400位老人送終。2011年新年,吳仕美宣佈,自己生前全部的財産都將用於愛心養老院無償收養的孤殘老人們,不留一分給自己及子女。
2011農曆新年前夕,仕美愛心養老院院長吳仕美致電本報記者,稱自己與子女家人簽署協議,將自己個人名下全部現金財産12萬元平均分配,贈予自己的兒子、女婿及丈夫每人4萬元,並聲明在此協議履行完畢後,接收贈款的三方及吳仕美後人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找她要錢。
吳仕美在電話裏告訴記者,“兒子、媳婦、女兒女婿他們都有工作和不錯的收入,可當我把他們撫養成人、成家立業以後,他們不但沒主動給過我贍養費,反而經常以各種藉口找我要錢,理由是,我供養這些無親無故的孤殘老人都要花錢,那麼為子女家人花錢就更是天經地義。但是,我的錢理應由我自己做主,我更願意為這些孤殘老人傾盡所有。我要辦的是老人住得起的養老院。真正無力交費的老人,我一律不收費,如果有一定收入,子女有經濟能力負擔的,我也收取比其他養老院低廉很多的費用。養老事業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老人有個幸福的晚年。”
做好人難,一生做好事更難
2月11日大年初九,氣溫驟降。記者驅車由貴陽趕到遵義市,仕美愛心養老院坐落在毗鄰老城區的官井隧道附近的一個山坳裏。從1983年正式租房照顧老人到現在辦起愛心養老院,吳仕美帶着她收養的孤殘老人已經搬過不少於30次家,最終才落戶這裡,其間有太多的困難與辛酸、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這個堅強的女人硬是自己一個人扛了過來。
出現在記者眼前的仕美愛心養老院,是一座三層樓的民房,房前有個三百來平方米的院子,屋後靠山,飼養着十來只生蛋的母雞。
這天下午,氣溫驟降至接近0℃,但是在養老院裏,走進每個住着老人的房間,都燒着溫暖的鐵爐,每一間屋子,都溫暖如春。
90歲老太閔靜芬拉住記者的手説:“你們要好好寫寫她(指吳仕美),她(的事跡)太突出了,我們都把她當自己的女兒,我跟着她10年了,在這裡好得很,今年過年兒子們要來接我回家我都不回去,我以後就一直在這裡了!”
在養老院二樓吳仕美的辦公室裏,墻壁上挂滿了錦旗,每面錦旗背後都是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個殘疾老人,從78歲一直到94歲去世都在我這裡,家人也沒有經濟能力,只能送來這面錦旗。”“這個從凱里撿來的老太太,在我這裡住了6年多去世,一直不斷地生病住院,為她花費了不下20萬塊錢。”吳院長找出當年她收養這些流落街頭、或瘋傻癡呆説不清楚自己情況的老人的報道資料拿給記者看,她細心地登記着每一位無償收養的老人的資料。
這36年來,吳仕美一共無償贍養了568名孤寡殘疾老人、為400位孤殘老人送終,其中在她的養老院住了兩三個月,最終經她的耐心説服工作被兒女接回家的老人是不計其數的。“我的養老院曾經最多住過120多位老人,現在有33位孤殘老人是免費的,另外一些則是低償的。”吳仕美告訴記者,除此之外,養老院裏還住着腦殘兒童、智障青年。
“從小到大,我只要見到需要幫助的人都不會坐視不管。我的家人不理解,總是質問我‘那些人是你什麼人?’我説,那是社會的負擔,可是我有能力管了他們,就為社會減輕了負擔!”
令她欣慰的是,“社會上還是好人多”。養老院院墻內貼着一張張愛心捐助單,5元、10元、50元、100元,人們用自己的愛心資助吳仕美走好她的慈善之旅。遵義市各大醫院為養老院老人看病,減免藥費、手術費,一些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來養老院做義工受教育、打掃衞生、陪老人聊天。
生前裸捐,不一樣的人生觀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吳仕美在遵義縣馬蹄鎮中學當老師,一個月30幾塊錢的工資遠遠不夠用,為了養活她收養的這些老人,她養雞、養鴨、烤包谷酒賣,後來進城拉板車、擺夜市攤、開飯館、煙酒店、承包招待所、做過煤生意。“好在老天照顧我,做的生意都賺錢。”吳仕美就靠自己的辛苦勞作,一分一厘的積蓄照顧老人。
1983年,吳仕美舉家搬到遵義市,為了能更好地照顧老人,她完全辭掉教師工作,租房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漸漸地,她的善舉被人們知道,街上的流浪老人、被兒女遺棄的老人,都被帶到她的出租房內。在她的細心照顧下,一個又一個老人幸福地走完人生之路。她的義舉,在黔北名城被廣為傳頌,被譽為“遵義市最有孝心的人”、被她老家小鎮的人們讚為“活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