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我國空巢老人寂寞生活:出門一把鎖 進門一盞燈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4日 10: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瞭望》文章:社區老人服務重情

  我國空巢老人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城市和農村中的老齡群體如何安度晚年,已經由家庭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

  北京海淀區在去年重陽節前選出3000名具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孝敬父母、長輩,對老人精心照顧,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孝老方面表現突出的“孝星”;參選人中有工人、農民、退休老人、社區工作者、學生、軍人、律師、企業家等,他們有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義務贍養社會老人;有的是在為老年人服務的工作崗位上勤懇奉獻;有的是積極參與社會敬老、養老、助老的公益活動。這種旨在進一步樹立敬老養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尚,促進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建設為主線的各種孝星評選活動,已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社區是聚居在一定地理區域範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我國社區的範圍,一般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後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隨著改革的深化,由企業剝離的社會職能和政府轉移出來的職能,大部分要由社區來承接;同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各項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與社區的關係愈來愈密切。目前,我國社區服務已經形成面向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幼少兒以及治安、救濟、保健、教育、文化、就業、家務、環保等多個系列的服務內容。通過這些豐富的社區服務活動,使社區在“道德共同體”與“情意共同體”的深層意義上發揮社會整合功能,讓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過去,大多數北京人居住在衚同的四合院裏,“尊老愛幼”在四合院文化中有著突出的體現。比如:正北上房必由大家庭中最年長者居住,整個家庭圍繞著輩分最高的老者生活。作為長輩或年長者,對後生晚輩也呵護有加,對年幼者自然格外疼愛。孩子每天上學、放學,除了和自己的父母打招呼外,往往還和在衚同裏遇到的老人或長輩打招呼問好,年長的人也會慈愛地關心孩子們。在院子裏,“抬腿便進”是四合院或大雜院特有的生活氛圍。無論一個大戶人家還是若干戶人家組成的大雜院,只要住戶在家,從來都是家門大開,誰家有事,大家都會樂意幫忙。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大雜院裏,很多人即便外出要鎖門,也往往把鑰匙放在院內年長者的家中。在衚同裏,各家的信息公開,誰家老人要過生日了,誰家生了大胖小子,誰幫著隔壁大媽到藥鋪抓藥啦,都成為街坊四鄰“家長裏短”的談話內容,形成了開放的環境和獨有的“大家庭”情懷。長幼有序,相互幫助,充滿了親情。

  隨著時代的變化,城市商住樓大量出現,當城市化生活打破了一座房、一戶院的傳統居住格局,代之以鱗次櫛比的鋼筋水泥建築,特別是福利分房之後,鄰里關係被厚重的防盜門隔開,良好的鄰里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儘管大家朝夕相見,同上一座電梯,同出一座樓房的大門,但高樓大廈間互不相識、樓層間的住戶“老死不相往來”的劇情則是每天都在上演。與此同時,由於獨生子女和外出學習或工作的人員增加,使得社區空巢老人日漸增多。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約有1.69億,其中40%是空巢老人,他們過著“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老齡化問題十分嚴峻。城市和農村中的老齡群體如何安度晚年,已經由家庭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

  目前,一些社區針對空巢老人生活困難,實施結對子關愛舉措,組織鄰里平時注意關心獨居老人的生活,兩三天沒見老人就敲敲門,進屋看看,結對子的鄰居平時為老人買米買菜關心老人的日常生活。有的社區組建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對有困難的空巢老人由政府購買服務,請家政服務員到老人家中料理日常生活。有的成立居家養老服務隊,無償地為獨居老人做飯、送餐、打掃室內衛生,關懷老人的生活。還有的在社區實施“救助門鈴”工程,在獨居老人床頭安裝呼救門鈴,有事可找鄰居和社區解決。

  在江蘇省不少地方,打造出“鄰里情”、“金鄉鄰”、“金阿姨”、“老娘舅”等一批特色品牌,從日常生活,到文教、體育、娛樂、殘疾人康復,社區的服務對象和內容不斷擴大,力求做到“敞開一扇門、能辦萬家事”,解決社區居民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蘇州市滄浪區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通過企業化運作的“居家樂”養老服務系統,讓居家老人通過一部電話,就能24小時享受溫馨、體貼、標準化的服務。而北京的一些社區率先開展在全市範圍內建立新型的“老年飯桌”工作,這些“飯桌”的地點就設在社區內的餐館中,老年人可以在這些餐館優惠就餐,餐費的差額部分由各區民政部門和老齡委共同進行補貼。這些舉措解決了部分空巢老人的難題,受到老人的歡迎。

  王越: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地理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