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愛心公益成“高危行業”?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5日 10: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在去玉樹的路上,被大雪困住的救援車輛。(資料片)

  7人死亡,多人受傷。

  這不是一次礦難的死傷數據,而是僅僅幾個月間愛心公益人士為援助青海玉樹災區而付出的代價。

  在死傷背後,隱藏著公益人士、政府部門與現行體制的諸多尷尬。

  有人説他們死於壓力

  “公益事業已儼然成為‘高危行業’。”長期從事公益活動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殘障人士醫療康復保健中心負責人祁永金説。

  “由於大多數的公益項目都在災區、偏遠地區,工作時間很長,但是由於交通等條件較差,往往事倍功半,達不到資助方所想的公益效果,再加上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很多公益人士都身患抑鬱症、十二指腸潰瘍、頸椎病、心臟病等疾病,面臨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祁永金説。

  “公益工作面臨的壓力是不能以常識來估計的。”祁永金曾在自己的博客裏寫道,“今天,民和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在沒有任何取暖設施的門診部,機構員工凍得瑟瑟發抖。為了資助方和受益人滿意,我們也曾每天只吃一餐,不喝水不上廁所來節省時間開展義診,我們的極限是一人每天接待140位患者。”

  “對我們來説,壓力大是常態。”祁永金説,“白天我要接診來籌集資金,真正公益上的工作要從晚上12點才開始,有時甚至會忙到第二天清晨五六點。”

  有人説他們死於“無知”

  青海青年志願者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巨大的壓力因素之外,“青藏高原地區自然環境較為艱苦,許多外地愛心人士對此了解甚少,準備不足”,“民間公益組織在安全保障方面缺乏很多知識”。

  其實,愛心公益人士所缺乏的信息在地方政府那裏都可以獲得。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諮詢時説:“公益組織在進行活動前,一般都要先跟當地政府聯絡,做好策劃和準備。”

  “但現在政府遇到的問題就是,許多自發的愛心人士‘來無影,去無蹤’,不與政府接觸。政府方面很難掌握其信息,更談不上合理的組織和有效的保護了。”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是説。

  有人説他們死於無助

  “雖然很多自發的志願者對政府不信任,但其實,我們並不是不想向政府尋求信息和幫助。恰恰相反,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得到政府的幫助。”民勤志願者協會發起人韓傑榮説,“但這種希望往往落空,我們只能獨自面對那些有時令人絕望的壓力。”

  2004年,甘肅青年韓傑榮建立了拯救民勤網,立志要還家鄉青青莊稼、粼粼綠水。2007年,他們試圖與政府開展一些合作,卻在最後環節被無視,項目歸政府,協會出局。2009年,他開始謀求不依賴政府、基金會獨立生存。他制訂了募資計劃,但是所得甚微。

  據了解,當公益人士尋求當地政府幫助時,如果不是正規註冊的組織,政府一般不予理會。有些政府會給公益組織提供支持,但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表示,能真正提供實質性幫助的情況並不常見。

  有人説他們死於無“名”

  “公益人士要求政府幫助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永光説,“因為公益人士不是跟政府對接的,而是和公益組織對接的。一個正規的公益組織去聯絡政府尋求幫助,就會顯得比較正式、有地位,政府也會比較重視。”

  但“正規”的公益組織並不多。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博士説,民間公益組織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中國興起,估計目前在全國已有上百萬個,它們是公民自願發起、為公益目的設立、獨立運作的民間組織。劉開明説,目前90%的民間慈善公益組織沒有註冊或是進行工商註冊,沒有註冊的原因,不是因為不想註冊,而是一直找不到門路。

  “現在民間公益組織登記註冊的制度設計,基本上把沒有政府背景的民間公益組織都排除在外了。”徐永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