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8日 12: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都市報
教學樓氣派,教室內敞亮,寬闊操場,塑膠跑道。10月25日上午,寧晉縣黃兒營西村小學內書聲朗朗。這嶄新的校舍之所以落成,全靠該村富裕起來的村民的捐款。在這裡,捐款多少已成為衡量村民道德與“面子”大小的標準。在全民富裕的背景下,一股向上向善的可喜力量在這裡悄然生長。“這個標準在寧晉,甚或在邢臺農村,也是級別很高的。”言語間,學校負責人透露著一絲自豪。據悉,以前該村舊學校地方小,還不到四畝地,並且校舍特別破舊,老師辦公條件也特別差。
村民們為什麼會積極捐款呢?對於記者的疑問,該村黨支部書記寧小五告訴記者兩個“秘密”。
其一,村民的錢包鼓了,這是基礎。黃兒營西村是遠近聞名的電纜之鄉,2009年全村工農業産值20.2億元。逐漸富裕起後,改善村裏孩子們的就學條件成了大夥的共同心願。於是,在村兩委倡導下,村裏靠電纜致富的廠長經理們以及在外經商村民“多則五萬,少則一千”,共捐出了400多萬元。就這樣,經過兩年建設,新小學於今年9月10日建成投用。
那麼另一個“秘密”呢?寧小五説,“這或許是更為重要的”。那就是村兩委積極倡導和&&捐款。這位座駕奔馳的村支書,在學校門口豎立的捐資助教碑上,捐款額排列第二。“捐款現在成為俺們村的一種自豪了,自己富裕起來了,就要想法給村裏辦點公益事業。”
記者在隨機採訪時,許多村民都很贊成捐款搞村裏的公益事業。據悉,村民的自願捐款不僅僅限于學校,包括道路、養老院等系列基礎設施的投資,均來自該村村民一年一度的捐款。
“對於這些捐款,每年年末我們都會謀劃來年項目,翌年年初,在外地經商的村民都會回來,我們村委就向大家彙報、清點。”在寧小五看來,如今,捐款搞公益已成為該村公益事業的一個特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