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雷鋒精神 建設文明社會——公益路上,我們“雷”厲“鋒”行
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月13日,“中國孩子——蝴蝶之家”,金玲和孩子在一起玩,金玲説: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讓孩子短暫的生命享受世間的幸福與尊嚴。
孩子們的房間裏,到處都是絲線吊著的蝴蝶。圖/記者楊抒懷(本版圖片中,小孩臉部已做技術處理)
150個孩子 在她懷中“化蝶”
二樓住的全是孩子,從一個月到三歲不等,都不能説話,只會望著你無瑕地笑。他們都是被遺棄的孩子,且絕大多數患有絕症,生命能延續一天,就算是一個奇跡。
這個關於死亡的“秘密”,孩子們都不知道,當然,他們的奶奶金玲非常清楚。
孩子將要離開人世時,一定是被金玲緊緊抱在懷中,伴著她的呢喃——孩子呵,慢慢走,奶奶想著你……
金玲説: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讓孩子短暫的生命享受世間的幸福與尊嚴。
這是一位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女士,今年61歲。她與丈夫古英俊在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成立嬰幼兒臨終關懷中心。這是國內第一家小孩臨終關懷中心。
本版撰文/記者曾鵬輝 長沙報道
孩子們似乎聽懂了她的讚美
房間裏,到處都是絲線吊著的蝴蝶,色彩斑斕。風吹過,蝴蝶翩翩起舞,躺在床上的孩子被逗得手舞足蹈。
金玲把這裡取名為“中國孩子——蝴蝶之家”,寓意是——美好和第二次生命。金玲説完,推了推眼鏡,眼裏似乎還隱藏更多含義。
這裡的嬰幼兒,大多是身患絕症的棄嬰,但是,房間裏看不出這些生命正處於彌留之際的悲切。
10月13日,大晴天,金玲和護理女工們將一個個孩子抱到樓房過道裏曬太陽。每個孩子身上的衣服不同,件件新艷。護工説,孩子們蓋的小毛毯,都是澳大利亞來的。
臥室、遊戲場地、浴室、保育室、恒溫箱房、感統區,一一而列,非常卡通。金玲説,這裡許多設施都是她先生親自設計的,“絕對屬於國際標準”。
古英俊站在一旁,手裏拿著卷尺,聳聳肩,顯得有些害羞。他正在安裝保育室的臺板。
2005年,金玲退休,她和丈夫雙雙來到中國。第二年,他們在英國註冊成立慈善組織“中國孩子”,著手“蝴蝶之家”籌備工作。
“退休前,我一直是護士,先後在醫院、社區和臨終關懷中心從事專業的醫護管理工作。”金玲説,自己8歲時,看過一場電影,電影描述的是一位西方婦女1930年代末到中國扶貧濟困的故事,從那時起,她就決定要去中國。
“蝴蝶之家”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針對小孩的臨終關懷中心,最大收養量24人。自今年4月8日起,這個中心開始陸續收養小孩,與此同時,包括英國在內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善心,也紛紛集中到了這裡。這些小孩的名字,也都是未曾謀面、給予過捐助的好心人取的,伊莎貝娜、莎莎、軒軒……
孩子們在運動室裏玩耍,見到金玲過來,都瞪大眼睛,傾著身子,示意要抱。
金玲樂呵呵地輪流抱著,用不同話語,不斷讚美著他們。
孩子似乎都聽懂了她的讚美,甜甜地、安靜地笑。
檯燈照著即將逝去的小生命
金玲夫婦日常生活和工作,並非都是如此恬靜。
最近,一個月大的男孩軒軒,心臟跳動得讓他們揪心。金玲夫婦租住在長沙廣濟橋,離“蝴蝶之家”10分鐘車程,護工形容:這麼遠,金玲都能感覺得到。
13日淩晨2點,值班護工給金玲打電話:軒軒看樣子不行了。10多分鐘後,金玲夫婦趕到軒軒身旁,抱著孩子,輕輕撫摸他的背部,幸運的是,一個多小時後,軒軒又緩過來了。
接受記者採訪時,金玲顯得很疲憊,她説,剛喝了很多咖啡,身體才得以支撐。
“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我都非常清楚。最怕的是,淩晨接到電話……”金玲沉默一會,後面的話終究沒有説出來。
孩子們入住“蝴蝶之家”,都做過全面體檢。軒軒的身體情況實在太糟糕。金玲形容:他整個腹腔內都有大問題,治療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生命每延續一天,就在創造一天奇跡。
10月13日,包括軒軒在內,“蝴蝶之家”共收留有9個孩子。軒軒身體太虛弱,沒辦法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他躺在小床上,一盞檯燈,光線淺淺地打在臉上。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讓他舒服些。”金玲輕輕撫摸軒軒,憐惜、悲憫之情溢於言表。
每個生命消逝前,她每天都會抽出幾個小時,抱抱他,撫摸他,俯耳細説。雖然孩子們可能聽不懂她在説什麼,但是,金玲説,孩子們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愛。
古英俊説,每個孩子去世後,金玲都會傷心抽泣,“當然,只要孩子還有一絲遊氣,金玲還是帶著笑容祝福孩子,那邊很美好。金玲不會讓眼淚掉在孩子身上。”
“生命就是一個禮物,我們沒有權利漠視。”金玲説。
金玲的抽屜裏有一本紀念冊,裏面是150多個中外孩子的笑臉。現在,這些孩子都已經不在了,都是在金玲懷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每張圖片下,都寫有金玲的思念:我想你,寶貝,你永遠佔據了我的生活;我們都在注視著你的成長;你與我們息息相關……
希望眼前的醜小鴨變成白天鵝
相對於即將永遠離去的軒軒來説,兩歲的珊珊算是幸運的。
但她實在是一個不幸的女孩。她的右眼里長有兩顆如花生米大的肉瘤,遮住了眼球,她的右耳廓也幾乎全部失去。
“接受珊珊時,她的身體非常脆弱,有人説,她的生命隨時都會終結。”但是,在金玲的照料下,珊珊變漂亮了,更幸運的是,她完全脫離了生命危險。
金玲不斷地聯絡世界各地的醫院,要幫珊珊做整形手術。
為了帶珊珊去香港面見醫生,金玲花費了大半個月時間和珊珊“開小灶”——溝通感情。後來,去香港的路上,珊珊一直都很安靜,沒有哭,更沒有鬧。
不久後,珊珊就可以去香港做手術,並且,現在已有不少人提出要收養她。
抱著珊珊曬太陽,金玲説自己很愜意,她還説,憧憬著眼前的醜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陽光好的時候,金玲夫婦會輪流帶著孩子去街頭或公園走走。這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金玲説,這樣的情景,會讓她想起遙遠的家鄉。曼徹斯特,有他們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孫子,還有那套有著400年曆史的房子。
她還説,自己最小的孫女只有兩歲,會在互聯網上看著奶奶笑。
[對話]
孩子的幸福
就是有人惦記
記者:您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們真的知道?
金玲:每一位小孩都是天使,當然知道我是愛他們的。
記者:您認為,孩子的幸福和尊嚴是什麼?
金玲:有人惦記。
記者:長沙的條件好嗎?
金玲:我不在乎條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已有的條件,把事情做得最棒。
記者:一定程度上,在中國,面對老人與小孩兩類人的臨終關懷,人們可能更多的會選擇老人,對於小孩的關懷,可能難以顧及而忽視。
金玲:生命不在於時間的長短,只要是生命,我們都需要尊重。我們會把對小孩的臨終關懷推向社區,讓大家都接受這樣的告別生命的方式。
記者:您的心裏是不是常常受到煎熬,不斷收養,又不斷失去?
金玲:是,是,人都是有感情的!看著孩子在我懷裏一個個安靜離去,心情非常複雜,喜與悲交錯。
一隻只斑斕蝴蝶 棲落在樹枝上
[記者手記]
孩子們的哭聲笑聲,都是世上最美、最能撩撥心弦的天籟之音。
但是,對於那些出生不久因絕症而被遺棄的嬰幼兒的啼哭,誰會在乎?
或許,我們為之能做的是給予短暫撫養,或者施捨錢財委託于福利機構,但是,誰又會像金玲夫婦一樣,每天俯身親吻著孩子的肌體,讓孩子感受最為柔軟的身體、心理關懷?
金玲是一位專業的護理員,從喂奶、抱小孩到飲食搭配,她都給予了最科學的愛心。孩子彌留之際,她會不斷撫摸孩子,“讓他們的嘴角濕潤,眼睛乾淨,尿布上不留任何殘跡”,然後,在她的禱告中,孩子慢慢閉上眼睛。
這位來自英國的老人,所做的一切,讓我為之肅然起敬。生命是要這樣來善待。
當然,對於絕症小孩,遺棄只是極個別現象,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傾盡所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期許孩子一個未來。正如金玲所説:“我做得再好,也無法替代小孩的親生父母,不是有特殊原因,哪個父母舍得遺棄自己的骨肉?!”
生命不可以被拋棄,生命必須得到尊重。金玲為我們對愛對生命,注入了新的內涵。
“蝴蝶之家”的孩子是不幸的,但也在享受難得的幸福。因為有愛,一隻只落單的蝴蝶,棲落樹枝上,優雅、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