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公益資訊 >

變味的慈善“午餐”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1日 08: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球迷難敵營銷

  10月16日下午3點,一場不同尋常的拍賣活動在北京世貿天階舉行。拍賣現場看似比通常意義上的拍賣會更喧鬧些,而且,不同於那些被“西裝領帶”填滿的拍賣會場,這場拍賣的競拍者不少都做球迷打扮。

  下午3點45分,受球迷追捧的特殊“拍品”登場了。原來,吸引眾多球迷“投身”拍賣的是11月4日即將到訪中國的“球王”馬拉多納的“全球首次午餐權”。

  捐助一元錢,就能參與現場競拍,口袋豐厚點的,還有機會帶著6位親朋好友與球王親密接觸,同時為慈善事業做貢獻,這樣的拍賣確實對“鐵桿”球迷極富吸引力。

  然而,最終以私人名義參與競拍的球迷們集體“倒下了”,財大氣粗的企業競拍者笑到了最後。英利集團的代表王珂最終以20萬元的價格得標。

  與老馬交談、碰杯、擁抱、合影、互贈紀念品、簽名留念甚至得到老馬的一根白鬍鬚,這些讓球迷感到興奮的“福利”未必是英利集團參與拍賣的惟一目標。

  這家從事新能源業務的中國企業曾通過今夏南非世界盃賽場邊的滾動廣告看板搶佔全世界眼球。資深的球迷對“英利”兩個字的印象恐怕更深些。

  也許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是出於對足球的喜好積極推進“足球營銷”。即便如此,一旦足球與營銷捆綁在一起,大多數人恐怕只能從他的舉動中看到營銷價值而不是他本身的球迷身份。

  最超值的午餐

  拍賣的形式幾乎先天決定了“球王”午餐多少有些“功利”,但事實上,與其他名人慈善拍賣相比,馬拉多納與英利集團之間的“交易”除了為英利帶來企業知名度再次提升外,未摻雜太多金錢色彩。畢竟,球王不懂做企業,而英利也早就算是知名企業了。

  同是“賣午餐”,與“球王”相比,在當今中國,“股王”巴菲特的午餐可能更吸引商界人士。巴菲特10年來建立起的午餐好“口碑”足以讓任何希望通過他的“金”手指點拔一下就立刻身價倍增的人趨之若鶩。

  眾多宣稱從巴菲特午餐中獲益匪淺的人中,赤子之心中國成長基金創始人趙丹陽與巴菲特的午餐恐怕是目前公開的最超值一餐。

  2009年6月底,趙丹陽行使了他用211.01萬美元拍回的權利,與巴菲特度過了愉快的午餐時光,但是,餐後,他的一番言論卻留下了“話柄”。

  他接受訪問時稱,共餐時曾向巴菲特推薦物美商業[17.52 -1.02%]。此言一齣,“巴菲特效應”導致物美商業股價短短4個月累計上漲47%,而趙丹陽作為物美第二大H股流通股股東,此後套現獲利2.17億至2.36億元。

  頗耐人尋味的是,2009年再度拍賣午餐時,巴菲特增加了新的限制條款——午餐期間不討論個股。不少媒體把此舉解讀為杜絕“趙丹陽現象”發生。

  不過,不談“個股”並未降低巴菲特的午餐價格。

  多贏與尷尬

  有了巴菲特的午餐拍賣在前,追趕大師步伐的自然不乏其人。今年以來,拍賣名人時間不僅是一種慈善方式,甚至已成為擺上臺面的營銷手段。

  最近的經典案例發生在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身上。6月15日晚10點,“史玉柱的3小時”拍賣落槌。史玉柱成為第一位“賣時間”的中國名人。

  這次拍賣帶來了一個多方受益的局面。史玉柱用拍賣身價證明了傲人號召力。事實證明,有時候,最知名的失敗者的成功經驗更吸引人。史玉柱的第一次賣出了近200萬元,而巴菲特的第一次,只賣了2.5萬美元。

  策劃拍賣的優米網同是受益方。該網站“一拍成名”。創始人王利芬甚至坦言,這就是一種營銷方式。即便這種營銷不能成為長期支撐網站發展的固定模式,但仍為一家初創的網站提供了脫穎而出的機會。

  值得玩味的是,這次拍賣甚至為只出價不及時付款的得標人也提供了“出名”權。以200.1221萬元價格拍下史玉柱時間的第一得標人蘇彥彬,雖未及時履行付款義務,卻成了媒體和網絡紅人。

  午餐拍賣造就了多贏局面,有時候也會催生讓人尷尬的局面。7月17日,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鄭元豹加入了拍賣午餐行列。他應溫州當地媒體邀請,公開拍賣3小時午餐時間,拍賣所得的款項捐助慈善事業。然而,這位曾以36億元財産位列“2009年胡潤百富榜”第289位的富豪的“義舉”不僅遇冷,還招來不少非議。“自我炒作,做廣告”的質疑聲始終伴隨拍賣全程。5.5萬元的最終成交價也被網友指為“不如自己直接捐錢做慈善”。

  “只要初衷是好的,別人怎麼議論,我都很坦然。”面對眾多質疑,鄭元豹無奈地説。也許,鄭元豹可以坦然。在這場變味的“午餐盛宴”上,如果200萬美元巴菲特們和200萬元的史玉柱們沒有因為午餐伴生的“功利”之果而受到公眾苛責,5.5萬元的鄭元豹們也大可不必忐忑。畢竟,慈善原不該以貢獻金額多少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