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廣西旅遊産業助農奔小康 扶貧攻堅碩果纍纍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9日 13:31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人民網南寧10月22日電 地處我國西部的廣西,景色秀美,環境優美,由於種種原因,廣西的經濟發展一直處於緩慢增長的狀態當中,是我國的老少邊窮地區。為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步伐,過去的十年,廣西結合自身優勢,因地制宜,開拓創新,探索出了一條依靠開發區內各地區旅遊資源的旅遊扶貧項目建設解決廣西自治區貧困問題的新路,旅遊成為廣西快速奔向小康的富裕之路。

  因地制宜,就地開發旅遊資源

  在自治區旅遊開發工作的初期,自治區成立了旅遊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自治區黨委、政府一把手全部親自下到基層參加調研工作,制定了“因地制宜,就地開發旅遊資源,發展特色旅遊項目”的旅遊扶貧開發方針,將旅遊資源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部交給自治區的各級黨委、政府,由各地政府根據自身所處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特色合理開發旅遊資源。這樣的開明舉措迅速點燃了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區人民開發旅遊資源、建設旅遊項目的熱情。

  在2000至2010年間,先後在自治區建設了大新德天瀑布、明仕田園風光、靖西通靈大峽谷、寧明花山壁畫等多處旅遊景點,建成了“鄉村旅遊、休閒農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等主題旅遊景區,這些景區風格多樣、各具特色、互為襯托、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廣西自治區旅遊扶貧開發項目的廣闊藍圖,為貧困地區廣大農民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就業,為引領當地扶貧對象自力更生脫貧致富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積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通過旅遊扶貧,在2000至2010年間,廣西全區直接和間接促進了約百萬貧困人口的有效增收,幫助這些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減貧的目標。回顧十年來廣西自治區旅遊扶貧開發項目的發展,應當説,因地制宜的旅遊資源開發舉措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廣西自然生態環境的原始性和平衡度,在最大限度維護了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平衡的同時科學合理地開發出了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因勢利導,因陋就簡,反而將廣西旅遊打造的別具一格,別開生面。

  尊重自然,打造生態旅遊模式

  由於境內山巒疊嶂、河流眾多,不僅大型的建築設備難以進駐,大型的建設項目難以搭建,就連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都必須繞山而行、崎嶇蜿蜒。這樣的自然環境不僅導致很多經濟開發的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施展,還增加了自治區各級政府經濟開發的難度。但是廣西的貧困地區卻也往往是自然生態破壞較少、自然景觀秀美、民族風情濃郁、長壽養生勝地和紅色旅遊景點等旅遊資源富集的地區。這樣的自然條件恰恰是開展生態旅遊的最佳自然條件。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瞻遠矚,在尊重自然環境、維護自然面貌的基礎上,轉變思想,與時俱進,果斷放棄工業開發旅遊項目的嘗試,而是轉而開發以獨特風貌的自然原始生態環境旅遊觀光為主題的生態旅遊開發項目,牢牢抓住在廣西境內綿延起伏的山水之間不僅集聚了山水景觀、歷史人文、邊境風貌、民族風情、長壽養生和紅色旅遊等特色旅遊資源,還具有適宜旅遊的氣候環境和季節的自然優勢,引導居住在山間水旁的貧困居民加入生態旅遊項目,打造了多條極具廣西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線路,為全面開發廣西的旅遊資源、全面提高旅遊扶貧項目的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自治區政府的正確引導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科學規劃下,貧困地區的居民將生活變成創業,將創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脫貧,在生活中致富。在2000至2010年的十年時間裏,廣西的生態旅遊扶貧項目發展初具規模,並乘著新世紀生態經濟的發展春風蓬勃地壯大起來。

  各具特色,調動各族居民熱情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在自治區的轄區內世代居住著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民族的居民,還有滿、蒙古、朝鮮、白、藏、黎、土家等40多個其他民族的居民生活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不用民族聚居在一片土地上,但是各民族之間卻保持著相對的獨立,在經濟融合的同時,維持了各自民族傳統風俗特色。這樣的情況使得廣西打造不同風格的民族特色旅遊成為可能。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不斷努力下,廣西境內所有少數民族聚居區都開通了民俗旅遊景點,各民族兄弟姐妹緊緊團結在自治區黨委、政府身邊,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生活,讓現代化的富裕生活的陽光照遍山寨鄉村。

  據了解,在廣西各級黨委、政府的通力配合下,經過2000至2010年十年時間的發展,廣西自治區已經完成了“三帶”——南嶺山地經濟帶(以發展生態旅遊和民族風情旅遊為主)、紅水河流域經濟帶(以發展養生長壽健康産業和休閒旅遊、紅色旅遊為主)、沿邊經濟帶(以邊境旅遊為主);“四大旅遊組團”——桂北山水和民族風情組團、盤陽河流域生態休閒長壽養生組團、左右江紅色旅遊和特色休閒農業組團、中越邊境地區邊關探秘組團;“五條精品旅遊線路”——桂北山水和民族風情遊;“劉三姐”風情遊;鄧小平足跡之旅;中越邊關探秘遊;世界長壽之鄉休閒養生遊等在內的“三帶、四組團、五線路”的扶貧旅遊線路圖的整體構造,在廣西繪製了一幅生動的扶貧旅遊開發發展藍圖。

  共同發展,全面推廣旅遊扶貧

  除了推動“三帶、四組團、五線路”的主要扶貧旅遊框架體系內的地區經濟發展,自治區政府還積極推動轄區內其他貧困地區的旅遊扶貧項目開發,目前已經在建的項目包括龍勝龍脊梯田、三江程陽風雨橋、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大新德天跨國瀑布、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盤陽河休閒養生旅遊區、田陽敢壯山等多個新興旅遊景區,旨在打造一個涵蓋民族文化旅遊、農業生態旅遊、科普旅遊、鄉村旅遊、養生度假、地質觀光、邊境旅遊等多種旅遊産品在內的旅遊扶貧項目全面開發發展計劃,帶動廣西境內所有28個貧困縣的400萬貧困人口一起投身於旅遊扶貧項目的開發和發展當中,隨著旅遊扶貧項目的發展,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徹底甩掉貧困落後的帽子,步入小康生活的新階段。在2000至2010年的十年間,廣西貧困山區的樣貌發生了大變化,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覆蓋率達到55%;貧困村通公路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2010年的90%以上;自治區優勢産業顯著發展並出具規模,對廣西自治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帶動作用。進入“十二五”以來,廣西境內的旅遊扶貧項目開發全面開花:在大新,僅在2012年1月至7月間,大新就接待入境遊客超10萬人次,創匯2105.84萬美元;在靖西,該縣在“十一五”期間累計接待遊客約599.6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32億元;在巴馬,僅2010年一年該縣就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47.0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9.35億元,創匯353.14萬美元,創造了廣西旅遊發展史上的“巴馬奇跡”。

  十年來,廣西在旅遊扶貧政策的指導下,徹底改變了廣信貧窮落後的舊面貌,美麗的漓江就像一顆明珠,在生態旅遊的春風裏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年間,廣西在旅遊扶貧政策的指導和幫助下累計解決了全區412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將全區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長到2010年的3454元,比全國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平均水平高出181元。與此同時,貧困地區居民的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廣西自治區正在旅遊扶貧的政策幫助下開足馬力,奔向幸福小康的美好未來。(歐陽瀟)

熱詞:

  • 旅遊扶貧開發
  • 旅遊項目
  • 龍勝龍脊梯田
  • 靖西通靈大峽谷
  • 南嶺山地
  • 廣西旅遊
  • 扶貧開發工作
  • 旅遊景點
  • 旅遊景區
  • 旅遊收入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