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旅遊頻道 > 廣西頻道 >

廣西多城市與國外締結國際友好城市 種樹建園紀念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0日 11:27 | 進入旅遊論壇 | 來源:南國早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一座辛辛那提市的標誌性橋梁,縮短了兩座城市的距離。柳州市龍潭公園供圖

  1980年桂林與日本熊本市共同種下的友誼樹。何榮敬攝

  一段友誼,總想為它留下一點什麼作為紀念。人如此,城亦如此。廣西多個城市都締結了自己的國際友好城市,他們選擇種友誼樹、建友誼園來作為見證。記者採訪了解到,南寧、柳州、桂林、欽州4個城市都擁有這樣的友誼見證,背後還有著不少故事。

  南寧市濱湖廣場

  用心呵護友誼的見證者

  夏日上午的南寧濱湖廣場天高雲淡、明麗靜謐。在背靠南寧市政府、前擁南湖的兩塊廣場綠地上,佇立著19棵扁桃樹。作為南寧市的市樹,它們也許會因為太常見而容易被人們忽略,可仔細看看每棵樹旁的石塊或石碑,你就會對它們的另一重身份肅然起敬,它們是南寧與眾多好友國家友誼的載體——友誼樹。

  “南寧與其他國家種下的友誼樹,除了朝陽廣場有一棵,其餘的都集中在我們濱湖廣場。”濱湖廣場副站長粟永著告訴記者,其中與日本熊本市共同種下的就有3棵。

  這些樹中,年齡最大的分別是2000年9月南寧與澳大利亞班達伯格市、南寧與美國普羅沃市共同種下的。“現在他們都開花結果,長得可茂盛了。”粟永著説。為什麼選擇種扁桃樹?他解釋,為表示友誼天長地久,友誼樹大多數選用常青的樹種。扁桃樹四季常青,又是南寧的市樹,當仁不讓地承擔了這一重任。

  在濱湖廣場工作十幾年的粟永著見證了這裡每一棵友誼樹的“出生”。“一般都是兩個城市的主要領導在此植樹,你揮锨,我填土,再一起為友誼樹澆水。”讓他感受最深刻的是,種樹的人不同膚色、不同服飾、不同語言,可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意,都那麼友好和善。

  為了守護好南寧與其他友好城市的這份友誼,濱湖廣場對友誼樹的管護很上心,特別安排了兩名有豐富喬木養護經驗的綠化工人,精心細緻地照顧它們。移植初期,用三角支架加固樹榦,及時補充水份,還給樹木適量追肥,按時做好噴藥殺菌。為了讓樹木健康茁壯地生長,中後期除了日常的澆水、施肥、殺蟲,還側重加強對樹木的修剪,保持樹木最好的生長狀態。粟永著説:“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表面看我們在用心養護著友誼樹,實際上我們是在用心養護這份友誼,讓她永葆青翠。”

  柳州市龍潭公園

  一座園濃縮兩種文化

  與其他城市不同,柳州市與友好城市的友誼,濃縮在一座園子裏。提到柳州龍潭公園的辛柳友誼園,柳州市民都知道,這是柳州與美國的辛辛那提市共同建造的。

  通過柳州龍潭公園管理處副主任黃旭慧,記者了解到辛柳友誼園建園的始末。2008年是柳州市和辛辛那提市締結友好城市20週年紀念,早在2006年,辛辛那提市辛柳友好協會來柳州訪問時,就提出這樣一個設想:雙方共同建造一座友誼園,作為20年來雙方友誼的一個獻禮。這一提議得到了柳州的贊同。

  於是,雙方共同投入資金,共同設計,打造了這一象徵友誼的園林。友誼園坐落在龍潭公園臥虎山腳下鏡湖畔,佔地約2萬多平方米,園裏“搬”進了辛辛那提的皇后廣場、景觀亭和柳州的龍廣場、柳州奇石,透露出濃郁的中西方園林文化精髓。其中最大的亮點是,該園以“友誼可以縮短最長的距離”為設計理念,通過辛辛那提市的標誌性橋梁,將極富兩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園林景觀緊密相連。

  2008年11月14日,辛柳友誼園正式剪綵開放。黃旭慧回憶:“開園時可熱鬧了,辛辛那提市組了一個60人的訪問團過來,還帶來了他們的好友——其友好城市德國慕尼黑市的代表。”

  現在,辛柳友誼園成了龍潭公園極具特色的一個景點,基本上每個來公園的遊客,都會來這裡遊覽拍照,而不少柳州市民拍婚紗照也喜歡選擇這裡,因為這裡濃縮了兩個地域的景觀和文化。

  桂林七星公園

  當年種下的樹還是那麼綠

  在桂林市七星公園,有著廣西所有友誼樹中的“老資格”——銀杏樹,這是桂林市與日本熊本市結為友好城市後,于1980年在公園種下的。30多年過去了,這棵銀杏樹依然挺拔,直徑達二三十厘米。

  散落在公園裏的,還有幾棵桂林與美國奧蘭多市、韓國濟州市等種下的桂花樹。已退休的桂林七星公園景區的李主任,就親自參與到桂林與美國奧蘭多市種植友誼樹的事務中,“樹前面的那塊石頭還是我親自去挑選的”。李主任回憶,當年桂林市外辦的工作人員來到公園,找他商量種什麼樹好,種樹地點選在哪。一番商議後,大家決定種桂花樹,“公園桂花樹挺多的,它容易成活,樹形比較漂亮,又是桂林市的市樹。”樹選好了,得為它配一塊石碑作它的“身份證”。李主任到處採選,最後在桂林蘆笛岩附近一條在修的公路邊找到了這塊心儀的石頭。為什麼用石頭而不用大理石碑,那樣不是更顯隆重?李主任解釋,用石頭做碑經濟實惠,造型好看的石頭,跟公園的環境也比較搭調,且石頭也象徵著兩個城市的友誼“堅如磐石”。

  欽州夢圓廣場

  紅棉樹見證友誼長青

  2007年3月12日,欽州市與泰國龍仔厝府結成友好城市簽字儀式在欽州隆重舉行。雙方領導分別在友好城市協議書上簽字,並互贈錦旗。隨後,雙方領導在少先隊員的引領下,來到市行政中心夢圓廣場,共同種下了一棵代表友誼的紅棉樹,併為友誼樹紀念碑揭幕。這塊石碑上刻著:中泰兩國人民友誼地久天長!

  見證當年種樹過程的欽州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李小玲,經常會去看這棵樹,併為它拍照留念。她告訴記者,如今紅棉樹已經長到好幾米高,筆直挺拔,一到紅棉花開,她都回想起當年種樹時熱鬧的場景,感受到在遙遠的泰國,我們還有一位“友人”。(記者 唐湘屏 實習生 黃玥 韋瀟竹)

熱詞:

  • 1980年
  • 種樹
  • 友好城市
  • 建園
  • 友誼園
  • 追肥
  • 龍潭公園
  • 班達伯格
  • 身份證
  • 出生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