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復興論壇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90年代飲食文化革命 川菜到海參鮑魚的跨越

 

CCTV.com  2009年09月16日 14: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浪網  

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臺

    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臺。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習慣。

    糧票本來是一種無價證券,但在改革開放後的十多年中,卻有“第二貨幣”之稱,甚至在某些年份中比人民幣還堅挺。用它可以在所有的農貿市場以及商業街、商業點“買”到主副食品、水果蔬菜、日用百貨、服裝鞋帽、花鳥蟲魚、各式傢具等幾乎所有商品,可以用來支付修理鐘錶、皮鞋、提包等的費用,甚至還可以用來雇短工,請保姆。

    總之,人類賦予貨幣的職能,大都在糧票身上得到了體現。糧票成為除人民幣之外使用最廣泛、價值最穩定的“中國第一票”。

飲食文化革命 下館子省事又有面子

    90年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飲食文化的革命。進餐館嘗嘗鮮再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誰家有喜慶事,都願意在飯店擺一桌,又省事又有面子。

    他們最初的選擇,是比較實惠的川菜館。

    川菜館剛剛進入人們視線時,很低調,小店居多,裝修純樸古拙,甚至開始階段還稍顯簡陋,但裝修多用串紅辣椒、茅草、綠竹等極富四川地域特色的材料和元素,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與親和力。菜品定價又經濟實惠,深受務實的大眾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同。

    人們終於吃上了四川火鍋,知道了什麼是“麻辣燙”,什麼是鴨血,什麼是毛肚,什麼是黃喉,什麼是火辣辣的四川風情……

    還有那所謂的鴛鴦火鍋,必須成雙成對。圓圓的鍋子中央,那S型的擋板將普普通通的火鍋呈現出了奇妙的太極世界,鍋底湯被分成了乾坤、陰陽,一分為二,一紅一白,一辣一淡,一文一武。紅如殘陽白似雪,火辣辣伴著清香。吃過鴛鴦火鍋的“老外”們説得更加形象:“紅湯如同迪斯科,白湯好似華爾茲”。 

自助餐 洋快餐 海參鮑魚

    90年代,自助餐開始流行。人們在餐飲消費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選擇。

    餓怕了的國人,面對自助餐,顯然有些驚慌失措。進去先觀察地形,打量清楚,一定不要拿又便宜又容易飽的東西,結果,桌子上擺滿了菜,狼吞虎咽般吃了半小時,感覺有點飽了,這時候桌上還有很多菜,鍋裏也很多。突然看到門口邊看到一個提示,説如果拿到桌上的菜吃不完,剩下的要按重量來收錢。

    一般“戰鬥”結束,最後從座位站起來時,感覺很痛苦,身體不能完全站直,只能微彎,從座位起來後,想坐回去,腰已經彎不下去了。一位作家曾説過,吃得太飽的感覺和餓得太狠的感覺是一樣的。人們這才感受到原來吃得過飽是多麼的痛苦。

    “扶墻進(餓得雙腿發軟),扶墻出(撐得直不起腰)”這一最具代表性的口號讓不少人感同身受。其實,抱著“吃夠本”心態去吃自助餐的大有人在,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才注意到,只吃貴的,不吃對的;一頓把本吃回來;飯前餓著,省著肚子;少喝水,甚至不喝。這些吃自助餐的習慣,都不利於健康。

    市民張存剛一想起第一次享受自助餐的經歷就禁不住笑出聲來:自己過生日,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去吃自助餐,既為了飽口福,又為了慶祝生日。可是每位30元的價格實在不低,大家都想著得對得起那些錢,可是沒管肚子的感受,一頓飯吃下來,全家人肚子幾乎都鼓了,溜達了一大圈才消下食去。可見當時的老百姓下飯館要的還是經濟實惠。

    再往後,餐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90年代中期開始,鮑魚、海參開始出現在人們面前,尤其以鮑魚最為吸引人的眼球。那時候,呼和浩特市有一家順風飯店,以經營粵菜、基圍蝦、生猛海鮮為主,生意特別火。當時,老百姓主要是奔著吃海鮮去的。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全國各大菜係互相滲透,南菜北做。同時,已經從餐桌上消失的粗糧又意外地受到了食客的青睞,重新成為飯桌上的新寵。與此同時,老百姓把牛奶從特種營養品的位置擺上了普通餐桌,中國乳業於是開始高歌猛進,進入一個超常發展時期。隨著生活的富裕,中餐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口味。俄羅斯西餐、法國大菜、意大利比薩、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美國麥當勞等紛紛進駐,人們不出國門便能吃遍世界。

 

責編:田智鋼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