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勇強、張鴻解讀《中國式突圍》

CCTV.com  2009年09月29日 11: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內容速覽]  金融危機陰影下,中國經濟是否已柳暗花明?評論員深入一線,尋找來自一線的報告全新模式!9月29日製片人李勇強、評論員張鴻作客央視網,解讀《中國式突圍》

  

兩位嘉賓:《今日觀察》製片人李勇強(左)、《今日觀察》評論員張鴻(右)

《中國式突圍》誕生記

    李勇強:在具體的企業裏面,評論員首次進到受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企業裏面去,我們想他們能夠去帶來一些企業真實的情況,其實我們也注意到反映企業的金融危機這一年過程當中,他們到底是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可能還不多,所以我們想我們能夠讓我們評論員和編導帶著一種觀察的眼光,去尋找他們這一年中的辛酸苦辣,我們通過中國企業戰勝這場危機的一些具體的,值得拿出來的做法,我覺得還是有一種價值的。

    主持人:中國式,現在還流行的一個詞,我們取這個名字叫“中國式突圍”,能不能講一下為什麼想出這個名字作為特別節目的標題?是一下子敲定了還是經過幾番探討?

    李勇強:當時中國在金融危機中他的做法還是有他的特點,我們更關心中國怎麼來戰勝金融危機的,因為各國的做法是不一樣的,而且中國的做法確實有他的特點,比如説中國模式什麼的,我們想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可能另外一個老百姓也更加能夠接受。

    主持人:能不能跟我們舉個例子,像張鴻老師走了哪些企業?有哪些印象特別深的例子和故事嗎?

    李勇強:昨天我看張鴻做的節目,果然更興奮一些。

去一線帶來最直觀的感受

 製片人李勇強 談節目構思 

張鴻:走到一線才有更直觀的感受

    主持人:去一線狀態不一樣,張鴻老師講一下。

    張鴻:沒有,過去一直在演播室裏,過去接觸的可能只是數字,我們去到那裏就知道他們缺什麼樣的人,我去的是天津,是全國的教育集團,他在天津的培訓基地,然後感受比較深的是,有時候對付危機沒有那麼困難,不需要十八般武藝,可能一招就解決問題。天津那個培訓基地是做軟體設計的,後來不行了,不掙錢了,所以大量的軟體企業開始倒掉,當然培訓軟體的學校就招不到學生了,非常簡單的一個轉型,就轉到了動漫,對我們普通人來説軟體和動漫沒有多大區別,就轉到動漫,現在這種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也特別好。

    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前兩天在微博上寫的,剩著為王,剩下來的剩,應該怎麼剩下來才是重要的,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辦法,總體來講你要轉型。

    主持人:其實像廣東浙江那邊,好多企業都是做這個出口外貿的,社會影響比較大,尤其是中小型的企業,可以説是遭受重創,很多企業紛紛倒閉,這些我們走一線過程當中,還有哪些在這種環境下重新站起來的企業,他們有沒有什麼故事和經驗?

企業領導將現身説法 講述如何在重創中站立

    李勇強:還有一個我們評論員回來説,他説吉利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豐田,包括李寧的總經理張志勇,他實際上在中國排第二的,他甚至説我有一天可能超過耐克,成為中國的體育專業的老大。那麼我們可能聽到這樣的時候,我覺得還是比較為之振奮的,包括我們這些企業,格蘭仕的總經理,他也是第一次到央視來做節目,應該説大家每個人都帶來了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中國的汽車在這個危機中展現出他應對危機和遇到新機遇把握的能力是尤為突出的,尤其是像你們剛才講的吉利收購沃爾沃等等。

    李勇強:收購本身很難説導致新的危機,但是就中國汽車業發展來看,如果我們談民主品牌,自主品牌的話,可能它需要一個新的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汽車是以市場換技術,希望能換得技術,但是事實上你很難換得技術,包括(騰衝)收購悍馬,國外企業不可能你收購之後技術給你,技術上你必須得有自己的獨創,這次美國汽車巨頭倒臺的教訓,很大的就是創新,美國的大公司永遠不低頭説豐田已經超過我,他就覺得我們美國人就應該做這種車,他就不向市場屈服。你像比亞迪,包括吉利,包括中國的奇瑞等等,他們在中國找到生存空間,但是在技術研發上缺少特別成長性和持續性的一個研發能力,為什麼巴菲特要去買比亞迪,可能他看中的就是它未來的,它起碼符合環保,汽車的行業趨勢。

    主持人:同時又能夠保證它的高品質,這是需要一個時期的。汽車業我們也是特別有一個節目做了,兩位怎麼看中國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

    李勇強:應該説今年的汽車行業表現,在今年中國的汽車市場,真的還是可以再次出現井噴的現象,在海外的汽車巨頭紛紛臥倒情況下,他們真的表現不錯。而且中國的自主品牌,以前可能是低端市場裏面找空間,但是當合資品牌往低端擠壓這個市場的時候,他們必須往高端走,你往高端走是一個必然的,所以我們在這條路上就是説,通過升級換代,通過技術創新,首先在這個裏面佔穩腳跟是有很大潛力。

1/4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