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部大開發十年 寧夏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CCTV.com  2009年12月29日 18:4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寧夏新聞網  

  2010年1月,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將迎來十週年。在這個珍貴的歷史時刻,國務院決定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此,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將連續舉行七場西部大開發新聞發佈會,回顧寧夏十年成就。12月1日,西部大開發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新聞發佈會舉行。新聞發佈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副主任郭秉晨細數寧夏十年輝煌。他説,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十年是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

  西部大開發以來,寧夏經濟增速連續9年超過10%,年均增長11.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我區GDP達到1098億元,跨過千億元大關,比1999年增長1.65倍;財政總收入178.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比1999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19.6%。2008年寧夏煤炭人均佔有量和人均發電量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二位,人均糧食産量位居全國第五位。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同時,我區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加快,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全區公路通車里程已達到2.1萬公里,比1999年增加了1.1萬公里,形成了以18條國省道為骨架、三縱九橫的公路網絡,實現了所有鄉鎮通公路。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並形成了以銀川為中心,連接寧夏城鄉和全國各地的郵電通訊網絡,移動電話普及率居西部第一位,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村村通互聯網的省區。

  十年間,寧夏農業、工業和第三産業增加值比例由1999年的18.2:39.2:42.6變為2008年的10.9:52.9:36.2。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優勢特色産業初步形成。以寧東“國家級煤電化工三大基地”為核心的工業經濟新增長點日益凸現,形成了以能源、新材料、化工、裝備製造、農副産品加工業等五大區域特色的工業體系。

  十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生態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最大的基礎工程。生態建設力度加大,城鄉環境明顯改善。2003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區範圍內的封山禁牧,全區森林覆蓋率由“九五”期間的8.4%提高到9.84%。草場植被覆蓋度已由30%提高到60%,生態改善程度居全國前列。銀川市環境空氣質量在西北地區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寧夏則是全國第一個實現人進沙退的省區。不久前,寧夏平原與成都平原、蘇北平原等10個地區被評為“十大新天府”,百姓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十年來,我區堅持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並重,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93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81元,分別比1999年增長了1.9倍和1.1倍。實施了“塞上農民新居”和“山區危房危窯改造”工程。通過實施生態移民,累計搬遷安置移民14萬人。“兩基”攻堅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步伐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2.1%。建成了自治區博物館、圖書館、銀川市文化藝術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廣播、電視及農村8套免費電視節目人口覆蓋率均走在全國前列。我區還發揚“小省區也能辦大事”的精神,在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均走在了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前列。如積極探索推進藥品“三統一”改革,創建“少生快富”工程,實施水權轉換改革等,使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十年來,寧夏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財富,但最根本的一條是,寧夏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在政策和資金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2008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自治區成立以來國家針對寧夏出臺的最重要的文件。提出了60多條具體政策性措施,100多個事關寧夏跨越發展和各族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項目,為推動寧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回漢各族人民緊密團結也是我區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民族團結,一心一意謀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但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寧夏屬於欠發達省(區)的基本區情沒有改變,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依然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改善民生還需要下大力氣。

  今年8月20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西部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對下一步西部開發工作進行了部署。國家即將出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意見和十年發展規劃,這是寧夏面臨的又一次大的發展機遇。寧夏將要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未來10年的歷史性機遇,將“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及重點項目建設同國家西部大開發後十年政策密切結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力推進寧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