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説,普通民眾對於娛樂事件關注度要遠高於經濟事件,因為前者較之於後者更能滿足大眾的共性需求,後者更個性化一些。不過隨著經濟波動與人們的關聯度增大,很多原來屬於小眾傳播領域內的經濟事件,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比如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PI(生産者物價指數),甚至PMI(採購經理指數)也成了大眾媒體炒作的焦點,因為人們期望通過這些枯燥數字的變化,得出與自身利益相關的結果判斷。對於經濟人物的關注也是另外一個焦點,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在物質和文化上都直接置於西方的示範效應之下,工商社會的價值觀念開始移植到中國傳統文化中。“CCTV經濟年度人物”之所以被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正是因為其契合了這個時代和文化背景。而在評選中所使用的設定鮮明的主題思想,將評選標準與時代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對這個品牌的廣泛傳播又起到了傳媒意義上的推動作用。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有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這就是價值意義和文化認同的全方位思想危機。中國傳統的民族觀念重視精神價值,這與“崇尚財富”的世俗價值觀念是背道而馳的。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中,這兩種價值觀同存並立,不斷發生矛盾,甚至激烈的衝突。這尤顯中國文化重建的迫切性和艱難性。“CCTV經濟年度人物”從十年前剛剛開始舉辦,就將社會責任放到評選標準之中,並一以貫之,在某種程度上,是將世俗價值觀念引進傳統框架內,使之協調統一的一種嘗試和努力。這裡提倡的財富是一個現實目標,卻不是終極目標,而是推動社會進步,使國家自立和民族自強的一個手段。求富裕,追求財富體現的是世俗、功利的價值,但通過設定具有道德信念的評選標準,給公眾透露出來的是更高的道義目標。作為國家級媒體,以傳統的實用精神和手段,基於自身社會責任感所作出的這樣一個選擇,契合了時代的文化要求。
今天,隨著傳媒業的發達,社會上的一切都被淹沒在消遣娛樂節目之中,很多都成為瞬間即逝的東西。誠如波滋曼在其名著《娛樂至死》中所言:“一切公眾活動都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但是,在這樣一個變動中,人們是需要一種統一性的。這就需要大眾媒體運用各種方式,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人物予以肯定,“經濟年度人物”就是這樣一種嘗試。
當然,我們也期盼在“CCTV經濟年度人物”十年到來之際,對此品牌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了解一下是什麼性別,什麼年齡段,什麼收入的人在關注它,以及關注的目的,以期確切把握大眾與媒體的互動狀態,深入探究“年度評選”今後的發展路徑、規律和趨勢。
(作者:金融界 副總編輯 黃建濤)
責編:肖成迪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