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國家體育館,伴隨著中國奧運體育代表團的輝煌戰績,北京奧運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奧運聖火將回歸雅典繼續傳播全人類的體育精神。
2008年8月8日,李寧踏著穩健的步伐,手舉“祥雲”在鳥巢上空點燃了主火炬塔,在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注視下,北京奧運會拉開了序幕。
從希臘奧林匹亞到北京國家體育館,聖火經歷了五大洲的傳遞,在長達四個多月的傳遞過程中,作為聖火的載體,祥雲火炬、火種燈、聖火盆出色地完成了它們聖火傳遞與展示的使命。
| |
“火炬專家”結緣奧運
到底是誰製造的祥雲火炬?這是一直困擾著所有人的一個迷題。
儘管之前有很多的傳媒通過各種途徑紛紛打聽各種小道消息,有人猜測是聯想製造,有人説是常州一家企業製造,還有人猜測,如此神秘和高技術含量的“産品”,恐怕製造權將花落國外,中國人將無緣火炬製造。
隨著全國不少主流媒體的權威報道出爐,以上猜測均被一一否認。一個來自珠三角的廚衛企業,同樣也是奧運贊助商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山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浮出水面。
在公眾的意識中,華帝只不過是奧運藏品“火舞祥雲”——火炬縮小版的生産商,怎麼突然間一下變成了“祥雲”火炬的生産企業?這個意料之外的答案,需要從華帝與體育的深厚淵源説起。
從九運會開始,包括十運會、第八屆大學生運動會等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火炬和火種盒等周邊器材均由華帝無償研製並捐贈。
2006年4月,華帝股份與北京奧組委正式簽約,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燃氣具獨家供應商,百年奧運歷史上,第一次設立燃氣具供應類別,華帝自然成為第一次當中的唯一。
“中國製造”創下兩大紀錄
據了解,由於火炬樣品加工難度非常大,很多新工藝是三家競標企業從未接觸過的,而且雲紋外殼氧化等工序需要由專業的加工單位協助,雖然在初期並未對燃燒性能作進一步的要求,但要在28天內完成火炬競標方案和製造出高品質的火炬樣品也極具難度。
因此,參與競標的萬家樂公司在提交樣品和標書時自動退出。最終,華帝在與航天科工集團的競爭中,憑藉著技術與價格的雙重優勢奪得火炬製造權。
獲得製造權後,華帝專門成立了T(火炬torch的簡寫)項目組,負責技術攻關和生産製造。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如果完全按照圖紙生産,不僅不能實現規模化生産,即使實現了生産,火炬的品質也難以保證。為此,華帝T項目組科研人員向奧組委提交改進建議和方案。對於一些硬性的規定,比如抗風、外形等問題則組織全部骨幹力量進行技術攻關,各種問題逐一迎刃而解。
當“祥雲”展現在世人面前時,其在燃燒穩定性與外界環境適應性方面,都達到了全新的技術高度,能在每小時65公里的強風中和每小時50毫米的大雨下保持燃燒,最低零下6℃到最高45℃的溫度變化也不會對其燃燒産生影響。因而創下了傳遞海拔最高、主動熄火率最低等紀錄。
華帝用技術實力和品牌戰略,鑄就了一個“中國製造”的奇跡,成就了中國民族工業的驕傲。
責編:谷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