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月9日電題:絕非簡單“利好”或“利空” 兩項創新制度如何變革中國股市
新華社記者 潘清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以及一次次期待和失望後,中國股市投資者終於迎來了“準信”。2010年新年伊始,中國股市又一次迎來了重大變革——中國證監會8日證實,國務院已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
融資融券是全球證券市場普遍採用的交易方式,股指期貨則是國際市場成熟的風險管理工具。兩項創新制度會如何影響A股市場這一全球最活躍的新興市場,人們正拭目以待。
市場聞風而動,機構積極“搶籌”
股指期貨獲放行
融資融券獲准試點
對於中國股市,股指期貨、融資融券並不是“新聞”。為推進包括股指期貨在內的金融衍生産品的發展,中國早在2006年9月8日就成立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2008年12月1日,《證券公司業務範圍審批暫行規定》的正式實施,以及證券監管部門開始受理融資融券業務申請,也讓投資者一度以為融資融券“箭在弦上”。
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以及一次次的期待和失望後,中國股市投資者終於迎來了“準信”。
市場聞風而動。8日當天,滬深兩市走出探底回升的“翹尾”行情,與股指期貨密切相關的滬深300指數漲幅超越兩市大盤,在融資融券中直接受益的券商類個股則受到市場追捧。
實際上,對於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的佈局早已悄然開始。歲末年初,隨著博時上證超大盤ETF、中銀藍籌精選靈活配置基金、申萬巴黎滬深300價值基金等相繼獲批或發行,機構開始了對大盤藍籌的“搶籌行動”。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全表示,作為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的重要標的,大藍籌股將成為市場上的“稀缺資源”。多位市場人士也表示,那些對指數影響大的高總市值和高流通市值股票,將成為機構資金潛在的超配目標。
股市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對於推出股指期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朱玉辰曾有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國股市就好比一輛汽車,只有前進擋,缺少剎車擋和倒擋的車是開不穩的,很快就會翻車。”
在朱玉辰看來,中國股市已經成為世界上波動性最強的市場,而作為股票現貨的補充和延伸,股指期貨是解決高震蕩的有效機制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股指期貨是中國股市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
與股指期貨相似,“賣空”也是融資融券的最顯著特點之一。因為可以將更多信息融入證券價格,併為市場提供反向交易機制,融資融券可以達到合理化證券價格的目的。與此同時,其放大資金和證券供求的特點,也可以起到活躍市場交易、增加市場流動性的作用。
對於年輕的中國股市而言,誕生之初的制度設計缺陷使得“單邊市”成為其成長過程中難以回避的隱痛。由於缺乏賣空機制,投資者只能從市場的上漲中獲得收益,而在股指下跌時變得束手無策。盲目跟風、恐慌拋售……避險機制的缺失讓市場常常充斥著濃厚的投機氣氛。
宏源證券研究所所長程文衛表示,兩項創新制度的推出,無疑將終結中國股市與生俱來的“單邊市”缺陷,讓A股市場向著更理性的方向健康成長。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