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王石:和西方人相比中國人的住房面積顯然過大了

 

CCTV.com  2009年12月18日 09:0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經濟網  

  《華爾街日報》:高房價與百姓需求的矛盾,如何解決?

  王石:房價偏高和非常高只是出現在一些城市,在另一些城市,比如,瀋陽、成都、西安、哈爾濱、蘭州、烏魯木齊等大城市,這些城市房價和收入的差別不大,和北京上海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這些城市佔的比例很大,不可忽視。

  北京的情況特殊,因為經濟結構和政治地位的關係。經濟結構決定北京有很大的尋租空間。到北京尋租,就要到北京買房子。北京的教育、醫療條件比其他城市好,所以有錢人向那集中,所以北京的房價無法按正常的市場規律來判斷。所以北京就算這樣高的房價,也還是供不應求。

  上海是經濟中心,由於其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可觀,其土地釋放量和需求量有差異,就會有供求矛盾。浦東再發展十年也沒有地了。再加上熱錢相對容易進入北京和上海,因為這裡的投資選擇多。所以特殊性和投機性決定了兩地的高房價。

  其他城市,如深圳,一共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90%是山地,又有1400萬人口,土地比香港還稀缺,沒有土地供應,所以地價、房價都上升,可是附近的東莞、惠陽地價並不貴。

  面對這樣的矛盾,解決方法是,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發展城市公共交通,能讓城市郊區比較便宜的土地能夠釋放出來,解決更多人的居住問題。實際上北京向北四十公里,那裏是山區,還是非常貧窮的,地價不可能變得很貴。

  我覺得亞洲的城市必然是人口集中,這樣效率才高。解決居住問題就要考發展衛星城市,衛星城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公共交通。

  房地産是一個很特別的産品,相當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需要政府特別的政策進行補貼,中國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去走。一方面是市場經濟,地方政府把商品化的土地當成主要的財政來源;另一方面,如何解決中低收入住宅。這更多的應該是靠中央財政收入。現在分稅製造成稅收大頭被中央拿走了,要解決中低收入住宅,地方沒有這方面的支出,就形成現在的局面。

  《華爾街日報》:有數據説現在中國房屋自有率70%,怎麼看這個比例和未來的發展空間,中國的住宅革命能持續多久?

  王石:這與中國人的觀唸有很大關係。與西方人對房子的觀念相比,亞洲人更在乎房子是不是自已的。比如西方很多有錢人,在曼哈頓租房子住。亞洲房屋自有率比例高是非常正常的。日本1960年的統計數據,100個家庭擁有房子比率是96%,而中國現在才是70%。從這個比例來看,中國還在城市化,每年有1400萬人進入城市,不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擁有房子的絕對數量現在還是在大量增長中,這不構成問題,但問題是住房的大小問題,是不是需要住這麼大。現在中國城市人均的住房平米數是比較高的。大就是浪費,建築還不環保,更是浪費。房屋也質量不高,你會發現很多20年前蓋的房子,現在就要拆,也造成浪費。

  我們了解到,歐洲主體戶型平均面積120平米,而中國現在也是120平米,德國人人高馬大,亞洲人身材小得多,人家收入比你高得多,所以我們的平均面積顯然是大了。所以建設部曾發文嚴格規定90平米的住房要佔70%。顯然國家意識到了,中國住房面積過大的問題。當然這種規定不大符合市場經濟原則。但這種規定表明從國策上並不鼓勵這種消費傾向。中國的問題是如何合理引導,亞洲就是地少人多,所以不應該買那麼大的房子,應合理使用。

  萬科住房的面積只是行業中同類住房面積的90%,雖然面積小了10%,消費者可以少花10%的錢,但是使用效率和空間感覺可能是一樣的,這對設計要求更高。這方面日本做得更好。城市只能往高處發展,對設計的要求更高,面積就更不能做得太大。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