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聞分析:進出口月度指標首次轉正的背後

 

CCTV.com  2009年12月12日 07: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進入經濟頻道

>>>>進入經濟數據專題

  新華社記者周英峰、雷敏、王希

  海關總署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自10月份進口值年內首次實現月度正增長後,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月度指標也在年內首次轉正。這一“拐點”的出現,值得引起人們的關注。

  外貿形勢正持續轉好

  海關統計顯示,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9.8%,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2%,環比增長2.6%;進口同比增長26.7%,環比增長9%。

  今年2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下跌至谷底,3月份開始,經季節調整後,截至目前連續9個月環比增長,而且月度出口值連續5個月超過千億美元,外貿進出口呈現明顯好轉態勢。

  “進出口總值由負轉正是意料之中的事,根本原因在於外需的好轉。而去年以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穩外需、促出口的政策也收到了好的效果。”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所所長張燕生説。

  近期發佈的一系列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經濟正復蘇轉暖。美國經濟第三季度重現“久違的”增長,金融市場也已度過嚴重危機,同時,日、歐經濟也持續好轉,亞洲、南美的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加快。

  種種跡象表明,國際市場需求正低位企穩。今年秋季廣交會也印證了外需的回暖趨勢,到會客商人數、出口成交分別比上屆增長了14%和16%。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月度出口在年內轉正的可能性仍很大。

  外需疲弱短期難扭轉

  儘管進口值、進出口總值月度指標實現了年內由負轉正,但外貿全年還可能面臨兩位數的降幅,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

  “由於前期降幅較大,全年出口降幅將為15%到17%左右,順差將減少900億美元左右。”張燕生估算説。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劉能華預計,2009全年出口將下降17%,進口將下降13%;順差約2000億美元,比去年減少約1000億美元,全年外貿對GDP增長的負拉動效應已成定局。

  “目前,全球復蘇動力不足,主要經濟體失業率高企,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融資能力減弱。未來全球外需低迷的情況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中國外貿仍將緩慢回升,但復蘇之路佈滿荊棘。”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健説。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日漸抬頭,而中國已成為最大的受害國。”張燕生指出,外需仍會在2年左右時間內陷入低迷,爭奪大幅縮水蛋糕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今年已有19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産品共發起10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8億美元。而且,貿易救濟措施日趨多樣化,反補貼和“特保”漸成焦點。僅美國就發起了10起“雙反”調查。

  促進出口穩步回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初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經濟預計2010年增速將達1.5%;歐洲經濟將於2009年年終探底,2010年開始適度復蘇。2009年,全球經濟將收縮1.1%,2010年增長3.1%。

  “隨著外部形勢的逐步好轉,2010年中國出口總體向好,將回歸適度增長區間。受基數因素的影響,增幅將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展望明年的外貿形勢,劉能華判斷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部長隆國強則認為,受今年基數較低因素的影響,明年出口實現正增長是沒有懸念的,而且全年有望實現兩位數的增長。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儘管全球經濟正漸漸復蘇,但短期內難以回到危機前的增長水平。因此,2010年我國出口也難恢復到危機前20%以上的增幅。在繼續著力擴大內需的同時,努力促進出口穩步回升。

  “現階段國家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不宜改變,但必須改變過去依賴低廉價格、數量擴張型的發展策略,注重發展的質量與效益。”中國國際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其佐分析説。

  張燕生也建議説,未來政策重點應該放在加快外貿增長方式轉型升級上,尤其要注意通過政策創新,加快建立中小企業徵信體系、擔保體系、貿易融資體系和信貸體系,改善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環境。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