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銀行理財産品再現“零收益”

 

CCTV.com  2009年12月08日 10: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長江日報  

  “當初投資5萬元,就是衝著4%左右的預期收益率,哪曉得現在到期沒得到一分錢的收益。”近日,漢陽的唐女士有點鬱悶:到期的理財産品遭遇了“零收益”。

  去年底,漢陽的唐女士購買了一款某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上月30日到期後卻只是保本。唐女士昨日向記者表示,雖説沒有賠錢,但也付出了1年的時間成本。“這5萬元錢要是放在股票或基金裏,説不準還賺了。”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銀行理財産品到期均沒有達到預期收益水平,“零收益”産品再次現身市場。普益財富網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上周,共有111款銀行理財産品到期,有6款未實現預期收益。其中,東亞、中行、浦發等發行的5款結構性理財産品均為“零收益”。另據了解,進入10月份以來,已有21款理財産品到期未能實現預期收益率,其中半數産品以“零收益”謝幕。

  記者注意到,2008年,銀行理財産品曾集體遭遇“零收益”甚至是負收益,其中也多為風險較大的結構性産品。此後,銀監會曾多次發佈通知,叫停風險較高的挂鉤股市理財産品,並強調銀行對客戶“賣者有責”,但這仍不能阻止一些理財産品“零收益”。

  民生銀行武漢分行零售財富管理部産品經理艾莉表示,目前,銀行發行的結構類理財産品主要是與股指、匯率、利率、大宗商品期貨等標的挂鉤。由於目前全球經濟仍不明朗,金融市場多有震蕩,使得一些挂鉤標的資産價格大幅波動,導致結構型産品收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容易出現“零收益”甚至負收益。

  記者了解到,由於預期央行明年加息,不少市民目前已開始關注收益相對較高的銀行理財産品。有分析指出,就目前銀行理財産品市場而言,品種較為單一,除信貸類、結構型産品外,可供選擇的其他類型産品相對較少。

  銀行專家表示,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雖然預期收益較高,但産品設計結構和挂鉤標的的市場走勢緊密相關。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市場發展具有不確定性,銀行的預期與研判容易相對“失靈”。若市場走勢不佳,此類産品也有可能面臨“零收益”甚至負收益,因此投資風險也相對較大。

  理財人士提示:市民在投資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前,務必看清産品的挂鉤標的、風險條款、本金安全保障等説明與提示,確保投資穩健與資金安全。“現階段,市民可考慮投資基金定投等在內的長期投資品種,在分散投資風險同時,又能確保較好的收益。”

責編:韓文燕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