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哥本哈根:讓“低碳”從概念到效益

 

CCTV.com  2009年12月08日 07: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國第15次會議(COP15)于12月7日正式在丹麥哥本哈根拉開帷幕,中國領導人將帶著“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願性減排承諾參會。

  也許COP15最後並不能取得預期中的效果,但我國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承諾以及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規劃,無疑將推動國內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轉變,而市場對“低碳經濟”本身的關注,也將從“概念”炒作實現向效益的轉變。

  上市公司融資“卡位”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曾做過這樣一個推算:中國構建綠色經濟需要在未來20年投資約40萬億元。任何新興産業的發展和興起都離不開資金支持,更何況低碳經濟一齣現就“身價不菲”。

  當然,其中的機遇也十分誘人。企業一旦在起步階段先人一步,形成規模、技術上的壁壘,在市場中佔據一定份額,就至少成功了一半。上市公司顯然深諳此道,憑藉在資本市場的融資優勢,搶先進入低碳經濟發展的“燒錢”期,利用二級市場對“低碳經濟”概念的熱衷,開始為分享低碳盛宴而打算。

  Wind統計顯示,截至12月7日,兩市擁有與“低碳”相關概念的233家上市公司中,有45家公司年內公佈再融資計劃,除2家公司已經決定停止實施外,有39家公司準備定向增發,1家公司公開增發,3家公司打算配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550億元。

  根據上述公司的再融資預案,除個別公司向大股東收購資産或用於其他業務投資,擬募集的資金大部分都將投向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項目。

  上海電氣(601727)擬融資不超50億元投向核電、風電等建設項目;天威保變(600550)募資近32億元用於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和兩個多晶硅項目;廣匯股份(600256)募資不超25億元建設年産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煤基);航空動力(600893)計劃募資20億元投入的項目中,包括QC280/QD280燃氣輪機生産能力建設項目、斯特林太陽能發動機生産及示範工程項目;吉電股份(000875)增發募集20億元用於白城電廠2?0萬千瓦“上大壓小”,以及長嶺兩個風電場工程。

  另外,今年以來,已經有19家“低碳”概念公司實施了再融資,其中15家公司為定向增發,3家公開增發,1家配股,合計募集資金約280億元。這些資金同樣大部分都投向了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項目。如華電國際(600027)的水電、超超臨界火電和熱電聯産項目,東方電氣(600875)的清潔高效鍋爐燃燒技術實驗中心和百萬千瓦核電常規島技改項目,以及海陸重工(002255)新建大型及特種材質壓力容器及核電承壓設備項目等。

  事實上,還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雖然沒有進行再融資,但已經利用自有資金或銀行貸款投向低碳經濟領域。盾安環境(002011)就打算斥資18.82億元建設年産3000噸的多晶硅項目;泰豪科技(600590)配股融資項目與低碳關係不大,但公司通過與新奧等光伏企業的合作,將光伏發電系統集成到建築節能整體解決方案中,開闢新能源發電的新途徑。

  一位投資人士認為,低碳領域的機會已經不再是概念上的炒作,很多企業通過投資這個領域已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隨著我國碳排放指標逐步落實,這些企業還將有更大的機會。

  催生新商業模式

  在新奧集團“掌門人”王玉鎖看來,在低碳經濟的浪潮下,新奧需要從一個新能源製造企業開始轉型,以掘金低碳領域。11月下旬,當以提供城市燃氣為主業的新奧集團宣佈與IBM合作時,一個基於低碳經濟的新興商業模式也隨之受到廣泛關注——節能環保工程外包。

  長城證券的分析師認為,企業對節能環保重點工程進行外包,推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保設施特許經營,將成為後續政策在節能環保領域的重點支持對象,鼓勵採用“建設-運營-移交(BOT)”、“移交-運營-移交(TOT)”等多種建設經營模式。

  新奧集團總裁王瑛認為,目前中國一些傳統産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都比較高,但中國不會輕易放棄其中的優勢産業。而二氧化碳減排的壓力,會促使中國繼續推動“節能減排”。中國企業購買能源服務商所提供的“節能減排”方案將是未來的必然趨勢。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産業委員會主任沈龍海日前透露,截至2008年底,中國節能服務産業産值約為417億元,從業人員6.5萬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額達到117億元。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秘書長李迅表示,建設低碳生態城市將使能源服務公司模式跳躍性增長,年總産值可達2000億元以上。長城證券預計,到2011年,我國將形成10-15個左右産值在30億元以上的節能服務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在節能技術改造中被廣泛應用。

  據介紹,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榮信股份(002123)、泰豪科技、龍凈環保(600388)等涉及合同能源管理及BOT商業模式。

  當然,在這種新興商業模式中,技術仍是不可或缺的門檻。“新奧%2BIBM”的合作模式就旨在將系統能效技術與IT智慧技術相耦合,新奧以自主創新的清潔能源技術為依託,借助IBM的IT技術,雙方一起為能源生産與應用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不過,這種商業模式的發展也並非“一路暢通”。一個最顯而易見的障礙便是誰來“埋單”?不論是耗能大戶還是排放大戶,在成本和環評許可的範圍內,他們很難有進一步降耗、減排的動力。

  對此,王瑛坦言,這裡面“有一個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的結需要破解。”雖然看上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真正有人“埋單”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短期內,她希望這是一個“由政府進行一定組織的埋單”。

  目前,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已經出臺支持和鼓勵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推廣。北京所試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扶持辦法》顯示,通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15%-25%的企業,給予不高過項目投資20%的補助,節能量25%以上的企業給予不超過項目投資30%的補助,單個項目的補助資金原則上不超過500萬元。光大證券(601788)分析師王海生表示,北京的政策將在全國産生示範效應,鼓勵政策的出臺或意味著國內節能服務市場的啟動。

  更多政策可期

  低碳經濟的迅速蔓延並非偶然。早在各國意識到傳統化石能源不可再生的危機時,低碳經濟就已經開始孕育;在2008年以來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不約而同地選擇新能源作為拉動經濟復蘇的新興産業,給了低碳經濟“上位”的機會;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壓力下,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綠色政策,低碳經濟模式得到普遍認可,勢不可擋地成為全球經濟的新起點。

  在“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即將完成之時,中國明確了“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標,意味著後續將在減排上做更大的努力。

  有研究表明,從1995年到2005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下降43.1%。但前期關閉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實施“上大壓小”等措施,很難在後續減排中持續進行。分析人士預計,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將是後續減排的重點,政策也將對相關領域給予更大的支持。

  可再生能源作為減排的重頭戲,自然會繼續受到政策的扶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此前業內期待的《新能源産業振興規劃》將更名為《新興能源産業發展規劃》。該規劃囊括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也包括了清潔煤技術等傳統能源的清潔利用。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正因為該規劃囊括的內容廣泛,因而對細分行業的指導較為粗略。而為了更好地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除了修訂《可再生能源法》外,風能、太陽能等行業還將有單獨的産業政策出臺。

  長城證券分析認為,清潔煤技術(CCS、IGCC等)、風電、光電、生物質發電、核能以及相關設備製造,將繼續受益低碳經濟發展;投資機會還將存在於新能源方面的新主題,如太陽能逆變器、追蹤器等;業績切實高增長的新能源企業,有望受到市場長線資金的追捧。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