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認為,市場由中小盤轉向大盤股風格,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要有充裕的資金推動。大盤股流通盤較大,靠散戶和遊資很難推上去,基金手中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讓藍籌股“王者歸來”。
其次,大盤股上漲,需要有一定的催化劑。比如管理層出臺利好銀行、鋼鐵、有色等藍籌板塊的政策。
最後,市場的關聯度要相當大,當中小盤股出現泡沫後,藍籌股接過接力棒,反之,當大盤藍籌股出現明顯泡沫後,中小盤股接下來成為領漲的主力軍。
上周市場大跌,是否成為A股市場熱點由中小盤股轉向大盤藍籌股的契機?如果風格轉換,又需要哪些條件?記者就此採訪多位基金經理。
會否轉向?基金各執一詞
在11月24日市場暴跌之前,中小盤股一直是A股市場領漲的絕對主力,很多中小盤股市盈率都超過百倍甚至上千倍。整體上,中小盤股的市盈率已經遠遠超過40倍,儘管中小盤股的成長性要超過大盤藍籌股,但即便如此,中小盤股前期的瘋狂,已經透支未來業績的高成長性。與此同時,銀行保險、鋼鐵、有色等大盤藍籌股明顯滯漲,A-H股溢價已處於歷史最低水平,一些股票的A股甚至低於H股,中小盤股在A股上相對於大盤股的溢價已接近於歷史峰值。
“很多小股票估值高得離譜,大盤股又沒怎麼漲,市場風格切換是早晚的事情,問題是導致這一切換的催化劑是什麼?”在鵬華精選成長基金經理程世傑看來,前期中小盤股炒作的主力是散戶和遊資,而基金參與的大多是大盤股,投資者結構決定了市場的結構。鵬華基金公司研究總監冀洪濤也認為,上周的大跌,恰恰為A股市場的風格轉化提供了契機。
深圳一位基金經理表示,中小盤股票過度透支未來業績增長,導致部分籌碼獲利回吐,是上周市場調整的根本原因,而政策真空期間,市場對未來宏觀政策的走向也産生了疑慮,擔心信貸收緊,保險資金贖回股票基金,也對市場信心産生了打擊。臨近年末,一部分資金為應對年末做賬,也需要落袋為安。另外,基金在年末會為來年佈局,調倉或減倉的動作也會比較頻繁。上述因素決定了中小盤股會朝大盤股轉向。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認為,儘管中小盤股積累了一定的泡沫,但中小盤股未來的業績增長會大大超過大盤股,從而攤薄目前的高估值,中小盤股享受一定的溢價是理所當然的。在經過上周的大跌後,很多中小盤股實際上已經跌出了一定的安全邊際,未來中小盤股仍然會引領股指上揚,保持慣性上衝。
明年一季度市場風格或將轉換
冀洪濤推斷,A股發生風格轉化的時間段,很有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和冀洪濤觀點類似,上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也表示,明年一季度,信貸政策會更為寬鬆,一旦流動性足夠充裕,大盤藍籌股就有表現的機會。
“現在老基金基本上都是凈贖回狀態,基金整體上又處於高倉位,至少今年年底大盤股不大可能有大的機會。”上述基金經理還認為,每當年末,資産重組或整合的故事又會滿天飛,一些ST股因為殼資源的“寶貴”,都會迎來一波瘋狂的機會,而這些股票主要集中在中小盤股票上,炒作的主力,也是遊資和散戶。這些因素決定了大盤藍籌股的表現,至少要退出到明年年初。
不過,也有基金經理表示,儘管基金保持高倉位,手中的現金不多,但新基金髮行的數量龐大,很多新基金均已進入建倉期,這部分資金會把投資標的主要定位在大盤股上。此外,一年一度的基金業績比拼進入倒計時,由於手中的股票大多為大盤股,不排除部分規模較大的基金會在歲末拉臺重倉的大盤股,從而帶動大盤股的行情到來。
證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編:張福偉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