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奧巴馬給中國帶來些什麼?(附股)

 

CCTV.com  2009年11月16日 08:5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上週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此次奧巴馬訪華,正值世界剛經歷過"百年一遇金融危機"的特殊歷史時期;同時,奧巴馬總統又是美國總統上任第一年即來華的第一位總統,可謂意義非凡。新能源、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等熱點問題會不會在此次訪華期間達成什麼協議?又會對相關上市公司産生怎樣的影響?

    新能源:估值雖高,機會猶存

    11月6日,奧巴馬特別助理傑弗裏?貝德稱,奧巴馬訪華期間討論話題的重要次序為:氣候變化、經濟恢復、阿富汗問題。由此,可見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性。事實上,在奧巴馬任職美國總統後,美國新能源産業的相關政策就不斷出臺,包括電動汽車、智慧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等。而此次訪華正值12月哥本哈根會議之前,世界第一、第二大碳排放國之間的對話,其意義不言而喻。

    "不過,此次奧巴馬來華應該不會達成某些具體的協議,"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對《紅週刊》分析説,"但顯然此次訪華也不會在此方面無功而返,兩國領導人應該會在節能減排方面達成原則性的一致,即中美兩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未來都會在全球的氣候變化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次來華,兩國會達成立場一致的共識,但具體的減排協議還是要看12月份的哥本哈根會議。"何茂春接著分析,他認為,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而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國和第一大發展中國家,無論如何,未來都應該在産業政策方面做出一些表率。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華也認為,奧巴馬訪華和哥本哈根會議等一系列事件"可能引發政策密集出臺"。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更是明確表示,新能源産業振興規劃草案已經出臺,只是在等合適的時機公佈,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可能成為一個契機。

    對此,摩根大通認為,A股市場會因奧巴馬訪華出現一定反響,他們認為雖然目前新能源股的估值普遍偏高,導致其投資價值有限,但由於市場對新能源有顯著的投資偏好,因此在某些利好事件的促進下,也不排除有一定的機會。並建議投資者關注低估值,高成長、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個股,亦可關注傳統行業中具有節能減排概念的公司。

    貿易摩擦:摩擦不斷,大勢不改

    就在奧巴馬訪華前夕,中美貿易戰卻戰火紛飛。

    9月"輪胎特保案"的硝煙還未散去,新一輪戰火又起。11月5日美國宣佈對華輸美油井管徵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次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又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銅版紙、焦磷酸鉀、磷酸二氫鉀和磷酸氫二鉀徵收"雙反"關稅。同日,中方立即決定對原産于美國的排氣量在2.0以上的進口轎車和越野車展開雙反調查。面對如此激烈的貿易戰,《華爾街日報》11月7日報道的標題也起得頗有場面感--"在持續升級的衝突中,北京炮轟美國的關稅壁壘"。國內的媒體也從各個角度不斷地揣測著本次集中爆發的貿易戰可能是奧巴馬訪華前對中國施壓的一種手段。

    "其實,貿易與政治沒有特別直接的聯絡。"在一片聲討的聲音中,何茂春的觀點顯得獨樹一幟,"我們只要看一看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貿易摩擦的數目就可以明白。30多年來,貿易摩擦數目一直是有增無減,而且呈現加速度不斷增加的態勢,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八年裏以及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時期,中國産品遭遇貿易調查的數目更是直線上升。因此,本月貿易調查的增加與奧巴馬訪華時間段的巧合只是個巧合,並不代表什麼。"正是因為之前的貿易爭端不是因訪華而起,因此,"奧巴馬來華以後,雖然兩國領導人必然會達成諸如‘繼續推進自由貿易發展、減少貿易摩擦‘等共識,但毫無疑問,未來貿易摩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是必然的趨勢。"何茂春接著分析説,"造成這一必然趨勢的原因:一是美國的失業率仍沒有根本性好轉(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今年10月份失業率升至10.2%,達到26年來的最高水平),所以,對中國産品的容忍度只能一降再降;第二個原因出自中國本身,中國企業對世貿規則的了解太少,容易成為別國起訴的對象。"儘管如此,申銀萬國認為,中國貿易大發展的態勢並不會受到影響。根據中國貿易救濟網的統計,2008年是貿易摩擦涉案金額佔貿易額比例最高的一年,即便如此,此比例也僅為0.43%,因此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有限,不會導致出口的一蹶不振,也不會影響未來整體走勢。

    至於哪些行業可能成為遭遇貿易調查的"重災區",何茂春分析説,"事實上,現在各國針對我國的貿易調查已經涉及到各個行業的各個産品,當然,如果從解決就業的角度來看,輕紡、家電、日用消費品等行業應該是可能被提及的高發行業。"申銀萬國也預計化工行業、紡織服裝、機電産品以及鋼鐵行業將成為未來貿易摩擦的重點領域。投資者應警惕此行業的相關上市公司,尤其是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的公司。

    人民幣:升值有預期,穩定是關鍵

    11月11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9年第三季度)》,提出將"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結合國際資本流動和主要貨幣走勢變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雖然僅有不到50個字,但卻引起了國外媒體的軒然大波,次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稱"中國央行匯率政策出現新提法";英國《金融時報》則打出"中國央行承認人民幣受到升值壓力"的標題。而根據近期NDF(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通常被用來衡量海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的走勢來看,上週五一年期NDF收于6.627,隱含市場預期未來一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達到3.03%,遠期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再次走強,近期B股指數的飆升(11月以來,B股指數上漲幅度超過20%,本週五更是大幅上漲了9.42%)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海外資本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而此次奧巴馬訪華,更是有人預期他將對中國的匯率問題施壓,對此,何茂春表示:"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確實存在,但我們也要知道,現在早已不是美國對中國的匯率問題指手畫腳的時代了,奧巴馬可能提出來,但是最終人民幣匯率如何還是由中國決定。"

    那人民幣會不會出現大幅升值呢?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日前明確表示,不會!他分析説,在如今全球流動性極度氾濫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必然會帶來大量熱錢涌入中國,使得中國流動性進一步失控,還有可能導致資産價格進一步上漲,到時候將迫使中國人民銀行採取更加果斷、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就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出現第二次探底。而中國經濟的不穩定對全世界的經濟、全世界經濟復蘇之路都是個災難,因此,近期來看,人民幣不應該升值。中期來看,中國必須做出調整,但並不是馬上就讓人民幣放開,大幅度升值,而是中國製造出大量內需,中國的需求才是中國對於世界的最大貢獻。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