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人物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林毅夫:中國經濟仍有潛力實現兩位數增長

 

CCTV.com  2009年11月12日 07: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11月11日電 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11日在此間説,政府大規模財政和貨幣刺激幫助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若外部條件有利,中國經濟未來仍有潛力保持兩位數增長。

  林毅夫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目前中國政府財政狀況較好,負債低,並且擁有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同時,中國産業升級和技術升級空間大,基礎設施投資機會多,人才儲備條件較好,如能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在有利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有潛力實現兩位數增長”。

  來京參加“2009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的林毅夫,高度評價中國政府採取的財政刺激政策,認為其“總體方向非常好”。他指出,4萬億人民幣投資的80%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又有一半投資涉及節能環保的項目。

  “這種投資短期內可啟動需求,創造就業,長期看則可以提高經濟增長潛力,維持可持續增長,縮小地區差異。”林毅夫説。

  世界銀行上周發佈的最新一期《中國經濟季報》認為,中國正在穩步實現今年8%的經濟增長目標,因此世行對2009年中國GDP增長的預期從7.2%調高至8.4%。

  針對中國大規模刺激措施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的擔心,林毅夫表示,如果投資項目質量高,能提高生産率,政府稅收就會增加,可以支付當前積極財政政策的投資,不見得會引發通脹。

  他舉例説,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政府從1998年到2000年採取了積極財政政策,2003年後中國經濟走向快速增長,2003年至2007年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通脹率卻保持在溫和水平。

  “中國現階段仍然可以維持積極財政政策。”他説。

  在“保八”已無懸念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更加重視調整經濟結構這一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難題。

  林毅夫強調,要實現“調結構”的目標,除産業結構調整之外,中國還應重視金融結構的調整,發展地區性的中小型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和農戶的金融支持。“中小企業所在行業是中國最有競爭力的行業,能讓經濟發展可持續,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他説。

  林毅夫説,如果金融結構能得到改善,就能調整企業結構,進而實現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保持經濟和諧健康發展。

  林毅夫指出,世界經濟總體還在復蘇,但復蘇基礎仍然不穩,這就需要各國共同應對,相互協調,堅持貿易全球化,避免貿易保護主義。

  他認為,當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主要挑戰是産能過剩。一旦産能過剩,企業很難找到好的投資機會,投資需求下降,從而造成失業上升,對收入水平和消費産生負面影響。為此,他主張“超越凱恩斯主義”,鼓勵各國進行跨邊界合作和投資。

  “發達國家有錢,發展中國家有機會。”林毅夫説,發達國家可到基礎設施不足、亟須外來資金的發展中國家投資,這不僅將增強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潛能,也會為發達國家創造大規模市場,實現“雙贏”。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