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近期印發的一份通知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六大行業因産能過剩而被確定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産能過剩問題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産能過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頑疾。其存在有其深刻的根源。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一直擔當著發展經濟的重任,而經濟發展的好壞又主要看GDP增速的快慢,這樣就導致各地政府官員在發展經濟時唯GDP是論,總是一味地追求經濟規模的擴大,而經濟效益反而被放在相當次要的位置上。當某個行業被各地政府普遍看好時,大家“一哄而上”就很容易導致産能過剩。
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企業普遍不太重視諸如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創新活動,而對於做大企業規模卻有著異常的熱情和執著的追求。在“好大喜功”的思想支配下,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確定發展目標時總是一味地追求規模的最大化,根本不顧及自身的能力和其間的風險。在企業競相求大時,一些行業出現産能過剩也就難以避免。
另外,我國經濟結構中“條條”弱、“塊塊”強的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産能過剩。“條條”是指行業組織,它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話語權有限,所以對行業發展的指導、協調和控制能力薄弱,使一些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失控;“塊塊”是指地方政府,它們在經濟活動中作用力很強。由於它們在考慮問題時多從地方利益出發,因此,在推動本地經濟獲得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方之間經濟競爭的無序化,使一些行業的産能因缺乏協調控制而出現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