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後國際市場仍然火爆,美國道指自2008年10月以來首次突破一萬點,但A股市場卻在3000點關前躑躅不前。究其原因,不外乎隨著創業板推出和10月份解禁洪峰到來,大家對A股市場擴容壓力的擔憂。也正是因此,縱然有管理層不斷釋放的利好消息,諸如匯金公司增持三大行以穩定銀行股股價、單家QFII額度上限提升2億美元、9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167億元超過市場預期等等,但A股市場上行的腳步總是顯得猶猶豫豫。
近期各大券商四季度投資策略紛紛出爐,多空觀點涇渭分明,這也驗證了目前市場的猶豫心態。壓制股指的因素是顯而易見的,上市公司爭先恐後的再融資行為以及創業板帶來的一週19隻股票的發行紀錄都在消耗著A股市場的資金實力,同時也暫時抑制了新增資金的入場慾望。但縱然有諸多壓力,筆者仍然樂觀地認為,10月以後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時期,更進一步説,今冬明春有望迎來一個小級別的跨年度行情。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是後市上漲基礎
之所以如此樂觀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經濟的快速回暖。上週五國家統計局發佈了9月份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從指標來看,我國經濟運行狀態良好,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一些重要數據如:PMI達到54.3%,創下了去年5月以來的新高;用電量9月同比增長10.24%,增幅 比8月份提升了2個百分點,這也是16個月以來我國單月用電量同比增速首次達到兩位數,預計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能達到9%以上。隨著經濟復蘇的基礎進一步穩固,以往“宏觀熱、微觀冷”的局面有所改善,上市公司三季報有望迎來根本性的轉折。截至10月16日,滬深兩市共有799家上市公司發佈了三季報預告,其中:報喜的公司有391家,佔全部預告公司的49.4%,這一比例比一季報和半年報預告的情況有明顯好轉;而且預告業績增長幅度在100%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166家,佔報喜公司的四成;甚至還出現了萬方地産(000638)、ST中潤(000506)等房地産公司百倍以上的預增報告。可以説,微觀主體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是後續市場上漲的最穩固的基礎。
9月份M1、M2金叉減緩
市場對擴容壓力擔憂
誠然,我們也需要正視目前資金供求關係的變化,特別是創業板獲得超額認購的現象加大了分流主板資金的壓力。但是筆者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資金供求平衡的微妙格局能夠基本保持,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9月份M1、M2已經形成金叉。從今年以來,M2、M1的剪刀差在持續縮小,特別是在6月份由7.05個百分點驟然縮減至3.67個百分點,由此也造成了6月的資金充裕,從而形成了在大盤股引領下的6月飆升。如今,M1增速首次超越M2增速,形成金叉,歷史經驗證明這是牛市開始的標誌。雖然我們目前並不過分樂觀,因為預計在金叉位置會有反復,但是這一指標足以削減市場對擴容壓力的擔憂。
今冬明春A股市場表現
令人期待
另外,從國際市場觀察,自8月份以來A股可謂全球表現最差的市場。截至上週五,上證指數累計下跌12.76%,而同期全球市場攻勢不減:美國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11.05%,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上漲14.38%,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印度市場股指漲幅均超過10%。A股的落敗源於兩點:其一,此前累積漲幅較大,居全球前列,資金有獲利需求和回吐空間;其二,歐美經濟在今年8月份獲得意外驚喜,特別是歐洲,出口大幅增長,帶動歐元區經濟超預期反彈。8月美國芝加哥採購經理人指數迅速反彈至50以上,創下2007年7月以來的新高。對比中國相對平淡的8月數據,流動性很強的國際熱錢蜂擁涌入歐美股市,冷落了A股市場。
既然國際熱錢有逐利的本性,那麼他們就不會放過四季度以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階段性機會。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被稱為非典型復蘇,居高不下的失業率使得復蘇的基礎顯得不很牢靠,而近期針對中國驟然增多的反傾銷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加上中國4萬億投資暫告段落,歐洲出口增長的強勁動力缺失,將進一步考驗歐美發達國家。而與此同時,中國將迎來GDP同比增長的高峰。隨著固定資産投資的增快以及國內消費市場的火爆,同時又有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的低基數效應,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將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在此基礎上,A股市場的表現也將令人十分期待。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