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創業板:享受成長先要看透風險

 

CCTV.com  2009年10月14日 07:3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目前,已有28家創業板公司完成發行或正在招股,創業板開板指日可待。對於創業板這朵“帶刺的玫瑰”,投資者在想要享受創業板公司高增長所帶來的高收益的同時,還需要充分、客觀把握各種因素,規避投資風險,進行審慎投資。

  創業板公司處於成長期,與在主板、中小板等上市的處於成熟期的公司相比,有高成長的準入門檻,企業的生命週期、起點規模、産業形態、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等決定了其具有高速成長的基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處於成長期的企業不在成長中成熟,就在成長中消亡。雖然創業板公司所具有的發展潛力相對更大,但也存在著比較多不確定性,其中的風險因素更多,既有公司經營的風險,也有信息披露“摻水”的風險,還有道德風險。同時,既有公司自身的風險,也有資本市場和投資行為的風險,還有行業政策等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風險。

  俗話説,“船小好掉頭”,但船小也可能更容易翻船。創業板公司大都規模比較小,經營時間比較短,所處的行業或其生産的産品比較新、經營模式比較特殊。這樣,一方面,創業板公司處於快速成長的發展階段,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公司經營出現問題,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甚至難以維持可持續的平穩發展。在海外市場,創業板公司能夠實現持續高增長的為數不多,大部分公司後來變得很平庸,有的甚至是先虧損後破産。顯然,誰也無法保證現在的創業板公司未來都會保持很強的成長性。

  同主板不一樣,創業板實行更嚴格的退市制度,不僅退市標準更加多元化,而且是直接退市、快速退市,不存在像主板那樣的ST、*ST等警示過渡階段。如果在創業板市場投資失誤,特別是選錯了公司,將可能産生非常大的損失。不分析企業基本面、盲目投資的投資者,很可能接到“擊鼓傳花”遊戲的最後一棒,血本無歸。

  針對創業板市場的特點,監管部門、交易所和仲介機構已經做了大量風險防範工作,避免在制度設計上出現系統性風險,儘量防止道德風險,充分揭示創業板公司的自身風險。但揭示風險並不等於消除風險,發行審核只是合規性審核,剔除了不合格企業,擠掉了合格企業信息披露的“水分”,向投資者充分揭示了創業板公司所存在的風險因素,從而在源頭上降低了投資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過會企業就是無風險企業,因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營失敗、技術失敗等風險是難以預見的。

  當然,風險並不可怕,從某種意義上説,風險是追求成長所必須付出的成本,風險和收益可以説是“一體兩面”。例如,有很多創業板公司是“輕資産”公司,“輕資産”意味著更高的資産收益率,但同時也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差。

  對想要參與創業板的投資者來説,首先需要詳細閱讀創業板公司的招股説明書,持續關注公司的各種公告,充分了解創業板市場和創業板公司的特點。如果經過評估決策、再三權衡,最終決定“試水”創業板投資,還要審慎投資,合理配置金融資産,避免投資創業板所帶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損失。

  投資創業板的錢,最好是“閒錢”,即除去生産、生活、教育、養老等必需支出後剩餘的那些既沒有投資期限約束,又沒有具體盈利要求,更沒有各種負擔壓力,能賺最好、虧也無妨的多餘的資金。即使是“閒錢”,也不能抱著孤注一擲、“賭一把”的心態,採取“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極端做法,而是要把握好投資力度,控制好投資總量。

  創業板開板的鑼聲就要敲響,只有充分認識創業板風險,掌握必要的投資技巧,審慎投資,做好風險控制,投資者才能夠同創業板市場一路同行、享受到創業板公司高成長所帶來的高收益。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