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産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風電産業等待瓶頸大突破

 

CCTV.com  2009年09月22日 09:2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六路徑實現大規模並網

  僅僅數月之前,充斥媒體的還是諸如再造一個風電“陸上三峽”之類的豪言壯語,但在8月底高層表態稱風電等新興産業出現重復建設傾向之後,一夜之間各式版本的擔憂便紛紛冒了出來,稱新能源産業“虛熱”者有之,稱中國風電行業將被“拖垮”者有之。其實,風電産能過剩僅僅是表面現象,真正的深層次原因是電源結構的不盡合理和電網建設的相對滯後。只要多方面下手解決風電大規模並網問題,風電在我國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當前風電産業的發展正處於突破並網瓶頸的轉折關頭。

  狂飆突進帶來“消化不良”

  得天獨厚的廣袤國土,決定了中國必然是一個風資源大國。中國的風能資源分佈廣泛,其中較為豐富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以及北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內陸也有個別風能豐富點。此外,近海風能資源也非常豐富。我國陸地10米高度風能經濟可開發量為2.53億千瓦,近海資源估計比陸地上大3倍,10米高度風能經濟可開發量約為7.5億千瓦,50米高度約為15億千瓦。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風能發電。2005年,中國還只有5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但在當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之後,風電産業連續4年實現新增裝機容量翻番,2008年中國風電裝機1221萬千瓦,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風電大國,僅排在美國、德國、西班牙之後。

  目前,國家能源局已初步決定將2020年風電裝機容量規劃提升到1.5億千瓦,風電市場有近百倍的巨大發展空間。而在利潤率方面,2007年國內最大的風機製造企業——金風科技整機的毛利率達到了29%;並且,國家財政部2008年8月出臺政策,對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製造企業按600元/千瓦予以補助。

  種種利好刺激之下,中國風機企業從2004年的6家猛增至現在的70多家,企業數量增長10倍以上;風電的裝機容量也從2002年前的46.8萬千瓦,迅速發展到2008年底的1200萬千瓦,7年足足增長了25倍。

  但是,在競相上馬風電項目的背後,卻是微不足道的經濟效益,風電産業陷入産能過剩的尷尬境遇。

  截至2008年底,風電裝機容量只佔到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13%,而發電量更是只佔區區0.37%。同時,內蒙古約有三分之一的風電並網項目處於閒置狀態;甘肅酒泉已經投運的46萬千瓦風電裝機最大發電出力只能達到65%左右。

  國內風電産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集中在産能過剩、成本過高、機組質量和電網模式制約等方面。2008年,國內僅僅是前四家廠商(金風、華銳、東氣和上氣)的産能就達到1200萬千瓦;而2009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大概為800-900萬千瓦,2010年可能是1000萬千瓦或更多一些。市場短期內確實無法消化設備商的龐大産能。

  而且,國內風電沒有形成國外的“先有需求再建項目”和“當地生産、就地消納”的産業模式,在此情況下,如果再急於上馬新的項目,勢必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於市場的有序發展。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