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在央行貨幣政策緊縮預期與獲利資金外流的雙重打壓下,A股市場出現大幅下跌。投資者對於下半年流動性緊縮的憂慮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市場的波動。市場各方對流動性的關注,不僅超越了對宏觀經濟走向的預期,還超越了對上市公司基本面、市場估值這些資本市場運行一些最基本要素的分析判斷。
從某種意義上説,“盯著M1、M2、信貸增長數據去做股票”,這種投資現象不僅反映出當前許多投資者浮躁、甚至有些投機性佔據主導的心態,還在相當大程度上加劇了市場波動。從長遠的角度分析,這些投資者所“患”上的流動性焦慮症,將不可避免地給市場帶來傷害。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人,應該把流動性狀況和股市現實的運行情況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純集中到流動性緊縮之上。
投資大師巴菲特多年前曾經有一句非常經典的投資名言:即使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親口告訴他明天將會減息,他也不會據此買賣股票。這句名言反映出這樣一個道理:貨幣政策所能左右的市場趨勢,只能體現在一時。從長遠來看,決定一隻股票長期價格走向的,仍然是該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盈利狀況才是決定股票價格的核心因素,價值才是股票市場中“最大的趨勢”。
實際上,不僅巴菲特數十年來在多個金融市場的投資經歷成功地驗證了這句投資格言,本土的A股市場也同樣為此作出了充分注解。例如,近年來央行多次的加息或減息行為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多數情況下只是股指開盤的一瞬間,加息次日的低開高走、減息之後的高開低走屢見不鮮。至於彼時的市場趨勢,在沒有與當時其他市場重要因素形成共振的情況下,也就自然難以發生改變。
從當前市場的基本面上看,在宏觀經濟強勁回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事實上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業績有可比樣本的1452家公司當季實現凈利潤2168.5億元,與一季度的1630.36億元相比,環比增幅高達33.01%。對於多數行業的上市公司而言,在宏觀經濟環境繼續向好的大背景下,公司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仍將是主要基調。而在當前市場經過8月的大幅回落之後,股指前期積累的短期泡沫已逐步釋放,市場整體的估值合理性也正在逐步恢復。
在貨幣環境方面,管理層的態度依然明確,以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主導,運用市場化手段對貨幣政策的重點、力度、節奏進行微調,投資者對時下的貨幣形勢不必過度悲觀。
一方面,過去幾年和今年上半年,央行在貨幣供應方面多數時間裏一直都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這些已經釋放的貨幣流量並沒有因為當前貨幣政策的微調而被大量抽出;另一方面,貨幣當局對於下半年信貸的政策指導,更多的只是作用於未來,而非針對已經發放的信貸“舊賬”。而7、8兩月銀行業貸款規模雖然出現顯著萎縮,但仍高於往年同期月份的平均水平。
央行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國內銀行業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之間的貸存比為0.67,這一靜態的貸存比仍處於貨幣銀行學理論所定義的適中狀態。在實體經濟仍需要金融助力的大經濟環境下,未來央行並不存在大幅度收緊信貸的理由。
儘管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曾經出現過一段時間的低迷,但同期居民儲蓄依然取得了快速增長,並出現了當前較為明顯的活期化現象。而另一方面,低利率的經濟環境也依然與多年來的投資渠道狹窄繼續相伴。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有理由相信,時下一些投資者對於流動性的焦慮情緒,將隨著經濟的繼續回暖和市場估值水平的回穩,最終得以化解。(記者 王輝)
相關鏈結:
責編:劉慧